保险:IT投入与2008年基本持平

标签:
it |
国际金融危机对险商的主要影响在资金运用
保费和投资是险商的两大主业,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投资环节。不少保险公司出现了投资亏损现象,如参股海外金融机构亏损,在资本市场低迷时低价抄底而被套等。这导致了2008年保险业资产总额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却为2000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保险业资金运用经验不足、投资渠道狭隘,2009年其资金运用在海内外均面临较大挑战。但因为中国金融监管严格、保险业主体日趋强大、内需旺盛等因素,这种不良影响相对有限。
此外,目前保险业务结构亟待调整、险种较为单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市场保费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出了挑战。在监管层的指导鼓励下,为了业务的持续发展,险商将加大对长期保单的影响,更突出保险业的保障性功能,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更多的是发展的良机。
保险主体的进入和分支机构的快速扩充为IT投入带来了稳定增长
保监会鼓励各类优质资本投资保险业,受政策及行业发展利好的影响,在2004年的集中扩容后,保险业主体正在较快地扩充,新险商的进入将带来全面而持久的IT建设。
由于保险业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开设分支机构是早日实现盈利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中小型险商正在加大分支机构的扩张力度,这对其偿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险商纷纷增资扩股也凸显了其扩张的急迫心情。中小险商实施的分支机构扩充战略,对IT采购来讲也是一个稳定的增量。
2008年有10家险商获得牌照,一级分支机构筹建数目保持前两年的高速,达到150家。
集约化是大型险商IT项目的建设重点
国内主要大型险商正在进行平台、应用的整合,后援中心、运营中心等重大项目蔚然成风。目前已经明确提出要建或已建好后援中心的保险机构有多家,如平安上海后援中心投入运营并启动成都后援中心建设,太平人寿完成上海后援中心建设,太平洋在成都建容灾、研发及后援中心,大地保险在张江建运营中心,人保在佛山建南方信息中心,华泰保险在沪建后援中心,中德安联人寿在无锡建运营中心,友邦在佛山建亚洲后援中心等。
集约化是保险机构进行集中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国际上多数大型金融企业都在世界各地拥有综合服务系统,后台系统是对金融企业业务流程的一次变革。通过对数据、系统、平台的整合,企业业务的前后台可以得到彻底隔离,进而实现高效运营、降低成本、加强管控等目的。随着IT对保险业务的渗透,这方面的IT需求会是迫切而巨大的。
这种综合性的运营服务中心,会将呼叫中心、数据中心、运营中心进行整合,逐步实现从目前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向专业化条线管理为主的转变。建设将会涉及到网络设备、容灾、PC、UPS、综合业务系统开发、呼叫中心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多种IT设备的规模性采购,值得厂商研究、关注。
客服系统、数据挖掘、BI、信息系统灾备将逐步成为新的热点应用
服务密集、数据密集是保险业的突出特点,保费收入逐年快速增加、客户数量迅速扩充,使得险商的客服系统普遍面临压力,在集中的模式下,扩容、改建、深化客户系统的需求会被逐步放大,如08年太平洋财险、天安、招商信诺、合众等险商都进行了相关的建设。集中、扩容、深化是险商客服系统的主要建设方向。
实现数据集中后,由于保险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数据日渐丰富,险商正在进行应用集中、平台整合的建设,这为对数据的共享、挖掘、分析提供了基础。中国保险市场的密度、深度较低,数据挖掘、BI的成功应用将为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数据和业务系统是保险业经营的命脉,针对当前应用现状,2008年,保监会发布信息系统灾备指引,在行业内全面推广信息系统灾备建设,政策的牵引效果将在未来几年内显现。
若干重大项目推动下2009年保险业IT投入与2008年基本持平
计世资讯(CCW
2009年多数险商将会普遍采取谨慎、适度的投资原则,但在若干重大项目的推动下,2009年保险业信息化投入预计将与2008年持平。由于2008年中国保险业IT投入仅占当年保费收入的5.6‰,比例很小,因而金融危机传递到险商信息化的影响会非常微弱。总体来看,中国保险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而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应用空间巨大。
http://www.ccwresearch.com.cn/store/images/2009226132750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