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长篇报告文学《碗碗腔奇人李世杰》吴建华张燕

标签:
历史时评体育文化健康 |
分类: 文化陕西 |
第十三章
38、在艺术绝响品鉴会上
《卖杂货》是碗碗腔的保留剧目之一,李世杰无数次登台演过其中的货郎一角儿,也能抱琴演唱几个角色。他一会儿展示生角的刚劲深沉,一会儿表露旦角的委婉多情,嗓音转换自如。
2006年,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面向全国现场直播的“千年等一回——黄土地原生态艺术绝响品鉴会”,全国的观众再次通过电视,欣赏到了这在陕西演绎了几千年的绝响。
自此外面的人们才知道,千百年来,碗碗腔演绎了多少人间往事,尽管朝代更迭,尽管世事变迁,但碗碗腔的那悠扬的美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其中,李世杰功不可没。
那天唱罢以来,李世杰坐在前排中间的太师椅上跟大伙儿合影,分明展示了他在碗碗腔团队中的显著地位。
有人问他:“李老,您在这个会上有何感想?”
李世杰说:“有啥敢想?敢想也是白想,后继无人,我无回天之力,敢想不敢干有什么用?”
李世杰说:“传播不等于传承,要传承就要下功夫培养学员。可是到哪里去招收学员呀?学出来以后又在哪里去就业呀?”
“碗碗腔体系很完善,但目前传承人大部分是农民,靠个人力量不可能传承下去,必须要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李世杰感慨道。
作为原西安市唯一一家国营皮影社德庆社的元老,李世杰唱的碗碗腔印在几代人的心里。到现在,只要他在省艺术研究院一亮嗓子,周围就会围满人
李世杰说:“碗碗腔是中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花,不是垃圾,要重视,要让后辈继承下去。”
“非得国家出面不行,得搞个戏校。一个两个娃学不成,得有个二三十个娃一起学,在里边总能挑出好苗苗。
“只要爱这一行,哪怕是张白纸都好教。十二三岁不知道学,就引了娃了,十四五岁学戏正好。学得要有个样子,怎么也得个5年。
“现在国家说要保护非物质遗产,可是不知道后人在哪?谁来传承?不要等到这老一辈都死了,艺也就带走了,像郝炳黎娃娃耍得好,可他一死,有些戏的前首就挑不出来了。
碗碗腔的生旦净丑李世杰样样精通,还能弹琴、挑线线、耍娃娃、敲锣锣,又带出那么多的学生,却因是“国家职工”的身份却一直没有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说起这个来,李世杰多少有些遗憾。
说到戏本时,李世杰情绪激动地喊道:“有些不懂戏的人,竟然把手抄剧本当几毛钱的废纸来卖,以后这些东西我不会再拿出来了,我死也要带进棺材里!”
39、晚年被誉为碗碗腔王

在西安,提起碗碗腔的著名艺人,没有人不知道李世杰,他与汪天稳、江国庆被人们誉为“皮影三剑客”。
碗碗腔皮影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戏曲梨园中的一朵奇葩。碗碗腔皮影戏其实是碗碗腔唱腔艺术和皮影表演艺术的有机结合。两者可以结合,也可以分离。所谓“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就是对皮影表演形式的经典概括。
李世杰先后参加过陕西省、甘肃省的皮影戏调演和北京的全国皮影戏会演,均获好评。特别是演唱《秋菊打官司》以后,在市电视台、省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多次录制、播放他的碗碗腔唱腔和曲牌,被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誉之为中国民族音乐之“国宝”。
1998年,美国加州电影公司、法国音乐协会、日本音乐学会曾来陕对他进行采访、录音,称其为中国音乐之“国粹”。
李世杰常说:“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是他发现了我在戏曲这方面很有天赋,一出戏我看一遍就能学个八九不离十。当时学习碗碗腔就是为了吃饭,因为唱一次可以管四顿饭,并且住宿条件也好。”
碗碗腔有成熟的音乐、剧本以及完整的表演体系,它的唱词温柔细腻,歌颂的都是忠臣、孝子、才子、佳人等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文化,所以在唱腔上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李世杰凭借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获得了今生的成就。
他一生从艺,视戏如命,脑子里存了一百五十多部戏,为《秋菊打官司》《侠客行》《关中密事》等多部影视剧配乐指导,也是游刃有余,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碗碗腔戏曲,赢得了“碗碗腔王”的称号。
《秋菊打官司》碗碗腔片段
李世杰和张艺谋
李世杰说:“我当时是通过赵季平认识了张艺谋,他让我给电影《秋菊打官司》配乐,我就带了四个人去了,因为剧本、唱词都很完善,所以我配得很快。” 而正是这一句经典的唱段,赋予了该电影浓郁的陕西特色,引得当时担当作曲的赵季平连连赞叹。而后李世杰又参加了《关中秘事》的拍摄,一跟剧组就是两个月。当时,他不但要自弹自唱还得自个编词,李世杰说戏拍完后自己的头发都白了。
李世杰每次翻出家中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戏本子,就像对待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眼神中总会流露出丝丝爱怜之情。
“这些东西我一般不会拿出来给别人看,过去有人说借去展览或研究,可是最后不是弄坏了就是弄丢了。”
老人生气地说,“如今就剩这么多了,保存的也不够完整,好在这些戏我大部分都记住了,都能唱得下来,我现在脑子里大概有一百五十多部戏,没有个好记性是唱不了戏的。”
李世杰的家在省戏曲研究院进大门后朝南的一栋破旧的居民楼上,家中陈设简陋而不简单,墙上一把擦得透亮的百年老月琴和床头挂着的老人抱着月琴纵情弹唱的大幅照片。
李世杰说,要唱好戏,要用不同的声腔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不能单靠一副好嗓子,更不能着意卖嗓子,而是必须从人物和剧情的需要出发,唱出情、唱出理,唱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色。
为此必须严格掌握唱腔的节奏、起伏和分寸。在这一点上,李世杰先生始终保持高度的艺术清醒和艺术自觉。他从父亲和老艺人那里继承了许多书本上不能传承的东西,比如,他对人的舌、齿、唇、喉、鼻、脑等器官在唱腔中的功能有了深层的认识和准确的掌控。
其发声、吐字、行腔、归韵、拖腔及高低音的转换、真假嗓子的过渡等,都显得格外的自然和流畅。
所以,有专家说:“听李世杰唱戏,总能给人以声腔美、情态美的享受,而绝无那种干唱、蛮喊、硬挣给听者带来的感官刺激。
所以,李世杰先生唱戏,唱啥像啥,唱谁像谁,生、旦、净、丑各异,喜、怒、哀、乐分明,这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详见“秦雅文化”薛九英主编的《陕北民歌》)
李世杰一生带了许多有成就的学生,将碗碗腔艺术发扬光大。
他非常注重学员的艺德,他常对学员说:“我们唱戏要教育人,要有艺德,艺再高无德是枉然!要谦虚,不要骄傲。”
李世杰说:“艺术这东西,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现在好多年轻人在艺术上不求上进,有些唱不出戏情、戏味,有的编词不懂得对‘韵辙’,有的不懂得戏里的典故。年轻人要在艺术上多下功夫,唱的好不好哄不了人。”
碗碗腔《连环计》选段(李世杰)
因此,李世杰生来就是属于碗碗腔的,他不仅仅是“热爱”,而是毕其一生的努力,
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种,成就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