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文化·椭圆哲学·命运共同体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太极文化研究 |
[在三太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一、
就是指“太极·太极城·太极人三太一脉兴中华、三太一脉融世界”的具体内容。
一是“太极”。
太极文化,包括了太极和太极图两部分。太极是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太”指的是事物最大和最小的道理,“极”是道理的极致,即一切现象都由阴阳统一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太极图是对太极思想的形象诠释,她被称为中华“第一魔图”,在世界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太极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哲学之根,支撑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绵延与发展。
二是“太极城”。
太极城是由一条河水切割两岸山岭,而构成的陕西旬阳县城的天然太极图地貌。这里人信奉“纯阴不生、孤阳不长”,讲究喝酒不能一口喝干,菜果食也要给鸟儿留下食物。他们创造了“南北交融、东西荟萃”的和合文化。新世纪之初,这里立足自然禀赋,打造“中华太极城”品牌,彰显天人合一文化,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注1]”和“哲学智慧城市”,从而走向智业文明[注2]。
(摄影/关征兵)
人原本是一个空壳,你装进去什么文化就是什么样的人,人与人的区别就是文化的区别。“太极人”就是华夏土地上生长的、秉承中华太极文化精髓的、融合古今中外文化营养而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华儿女、太极子孙。
四是“三太”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太极”文化则是强调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根脉。
——“太极城”文化则是强调了当下城市建设的指导理念和实践意义。
——“太极人”文化则是强调了地球村庄上人的优良品质。
上述的三者关系是一脉相承而不可分割的链条关系。
二、椭圆哲学
源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观测地球绕太阳旋转轨迹的伟大发现。他的椭圆三大定律,不仅给出了椭圆的原理和成因,而且可以计算出椭圆图上的周长、面积等系列数据,是西方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是“椭圆图”要害
椭圆上有两个“焦点”和一个“动点”,椭圆“椭”的程度,是由两个焦点的间距所定。两焦点拉到头就是一条直线;两焦点逐渐靠近,椭圆程度随之增大;两焦点相重合,就是一个正圆。因之,直线和正圆都可看成是特殊的椭圆。
由于天体的全息现象,世界上万事万物,不仅绝大多数都是椭圆形状的,而且多是椭圆运动的。因为万事万物,都能找到相辅相成的两个焦点,例如人体就是标准的椭圆,“入口”和“出口”是两个“焦点”,胖瘦轮廓是“动点”轨迹。
三、命运共同体
“太极图双鱼眼”与“椭圆图两焦点”相融合的“立体太极图椭圆哲学”就是“命运共同体”的新图景。
二是椭圆哲学实例
三是做人找准椭圆位置
物各一太极,事各一椭圆。
因焦点与焦点不同,焦距与焦距各异,动点便各执精彩,椭圆轨迹自成命运轮廓。人生或在边沿,或在中心,或在是非焦点之上,时刻面临向心率和离心率的残酷冲和。
于是,椭圆智慧,找准位置,把握焦距,可以致胜。
四、命运共同体中的“太极人”
一是“太极人”精神底色
那就是《易经》里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大道至简”以及《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这种精神也就是“太极·太极城·太极人三太一脉兴中华”的基本精神。
二是“太极人”胸怀境界
就是这幅融合东西文化图景上的三个字“益、荣、德
(注4)。
“益”就是共同利益,不分国家与民族,不分宗教与地区,坚持兼顾椭圆图上的利益计算方案。
“荣”就是尊重别人爱护自己,共同繁荣发展的准则。
“德”就是由“益”与“荣”两个焦点形成的道德“动点”。
上述三“点”,是人类椭圆图景中的“命运共同体”的焦点要害。
虽然小偷对“益”与“荣”也有窃喜之心,但“德”的法眼同样也会使其胆寒却步。
http://s16/mw690/001mwu9fzy7lNDFBTI3cf&690
三是“太极人”作为
对于旬阳而言,只要坚持“太极·太极城·太极人三太一脉”就可以增强增厚旬阳太极城的文化底蕴。
对于中华儿女而言,只要坚持“太极·太极城·太极人三太一脉”,就可以兴中华。
对于世界而言,只要坚持“太极·太极城·太极人三太一脉”,就可以融世界。
谢谢!
注1:“把太极城建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系费秉
勋教授之语,见《太极城文化研究》吴建华主编的第一集。
注2:“走向智业文明”系黄明理研究员预见文明趋势而提出来的研究成果,见《走向智业文明》黄明理、赵永昌、吴建华合著出版。
注3:“虚、实、情 ”引自钱伦容先生研究的《复体论》。
注4:“益、荣、德”引自杨李根先生的语论研究。
http://s9/mw690/001mwu9fzy7lNDhfNm898&690
文化研究:1988年发现旬阳太极城,三十年研究“三太文化”,注册“旬太城”商标,组织学术活动,创办刊物,培养人才,首倡 “中华太极哲学城”建设,创立《椭圆哲学》,著有《走向智业文明》(合著)等书,创办“中华太极哲学城创新研究院·旬阳英才展览馆·王愚纪念馆·道文化图书馆·青少年教育基地”五位一体机构,被誉为“一位作家影响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进程”。
文学创作:《石磨上的美文》获第二届中国散文精英奖一等奖,入选2006、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父亲的选择》《姚明挥旗的细节》《铁饼飞翔》等散文分别入选四川、北京、陕西等初中、高中语文试题和教学材料中。
出版著作:《走出山坳》《太极岛始光》《女人与陷阱》《西部崛起大趋势》《石磨上的美文》《序跋言论集》《吴建华序跋集》《中华太极城传》《太极城文化研究》《旬阳民间故事集成》《旬阳县志·民俗志》《旬阳散文选》《儒道文化一百句》,主编《太极城》杂志二十多年,近百期。
传略入编:《太极城与吴建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当代作家名典》《百年陕西文艺经典·散文百家》等多种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