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吟弦》(选)
【1】大渡河远眺
落日鎔金天尽头,奔腾大渡欲吞舟。
长河萦带千堆雪, 云岭纠纷一望收。
鹰击碧空林海夕,马嘶旷野草原秋。
山川据势凌霄汉, 霜冷洪波万古流。
【2】西行留言
整冠束带斜横枪,脚上征尘衣上霜。
此去纵入虫沙路,何须裹革还故乡。
【3】行军路上
荒原望不尽, 残雪积浅滩。
日落马啸啸,晚风共晚烟。
【4】渡雅砻江⑴
注:⑴雅砻江,古名若水。为金沙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
南麓,流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全长1571公里。
昨夜雅砻水,今宵青海月。
霜重马行迟,烟寒雕欲咽。
扬鞭还北望,前路千山白。
注:⑴“扎溪卡”即石渠县。石渠,藏语名“扎溪卡瓦”,意即雅砻江源头。系四川省海拔最高(县城海拔4200米)、面积最大的纯牧业县。年均温度-1.5℃,全年无霜期仅21天。
【6】翻越老扎山
逆风抗雪鞭驽马,冒雨兼程催戍人。
注:⑴老扎山,即老则甲登山,位于甘孜州炉霍县与色达县之间。国道317线穿越老扎山而过,公路高度为海拔4267米。
【7】牧场秋色
战士卸鞍围篝火,牧人舞袖踏弦歌。
羊羔烧烤青稞酒,牛奶和茶熬一锅。
注:⑴色曲河,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东段,为大渡河上游杜柯河的支流。
⑵“俄多”藏语,即掷石器,乃牛毛编织而成,用以驱赶牛羊。
【8】行次色达
夕阳压得众山低,一道霞光浴浅溪。
揽辔横戈系走马,宿营垒灶听鸦啼。
夜半扪天才尺五,夜来白露已沾衣。
注⑴:嘛尼旗,藏传佛教的经幡。
【9】伐 木
莽林深处起松涛, 坎坎伐柯为架桥。
百丈高材仰面倒, 三尺蔓草应声摇。
弓腰挽手拉平锯, 去叶剃枝溜路槽。
坡滑还当系脚马⑴,顽荆挂破旧棉袍。
注:⑴“脚马”:以铁制成,状如锯齿。野外作业者行路时系于鞋底以防滑。
【10】色曲河架桥
色曲河滩作战场, 寒冬数九架江桥。
霜晨围堰截流水, 雪后打桩掘土槽。
火烤胸前冷后背, 风吹耳廓冻弯腰。
饥餐野菜无兼味,口号声声逐浪涛。
【11】泸沽湖风情
柳色如烟春意柔。 摩梭风物惹人留。
白云千载几行鹭, 碧水万顷独木舟。
凉山行遍八千里,唯有泸沽醉不休。
注:⑴甲蹉:俗称打跳,摩梭人的一种舞蹈。“甲”为美好之意,“蹉”即跳舞,“甲蹉”即为美好而舞蹈。领舞者吹竹笛伴奏,舞者面向火堆,男女紧挽手臂,五指交叉合扣,逆时针方向环动歌舞,气氛热烈欢快。
⑵苏尼玛酒:摩梭人自酿的酒,以青稞、小麦、玉米、荞子为原料。
【12】梦还康巴
梦还川藏三千里⑴,望断康巴若水流⑵。
书生笔砚留豪气,
注⑴川藏:指川藏公路。
⑵康巴,藏语,地域名,包括西藏的昌都地区、四川的甘孜州、青海的玉树州、云南的迪庆州等,居住在此地区的藏族谓之康巴人。若水:古水名,即雅砻江。
【13】述 怀
一身许国四十霜,雪域筹边为拓荒。
慷慨年华余一梦,情思长系第二乡。
【14】重访炉城
青衫华发藏乡行, 跑马山头觅屣痕。
雪域春宵游子梦, 炉城秋月故园情。
折多河上浪如雪, 二道桥边草更青。
回望当初揽轡处, 山巅依旧溜溜云。
【15】重到炉霍⑴
一别炉霍三十霜, 归来白发枕绿杨。
紫塞无复觅故貌,
格桑花红劫灰散⑵,
注:⑴炉霍,藏语名为霍尔章谷,意为山崖上的蒙古人。清初青海和硕特蒙古占据康区后,其部落南迁至康区雅砻江中上游一带放牧,并在鲜水河与泥曲河交汇处的山崖上建立城堡,世称为霍尔章谷。川藏公路北线经此。⑵劫灰:指1973年炉霍大地震。
【16】再访甘孜⑴
西出炉关路几程,
三春白草马前雪,
野宿荒餐篝火红,
临风再饮雅砻水 , 遍地绿杨岭上云。
【17】怀念道孚⑴
鸿影重留忆壮游,
亚拉神韵千秋雪⑵
草地西风马长嘶,
柳林春浪夕阳里,
注:⑴道孚为藏语音译,意为“小马驹”,谓其地形状如马驹。位于川藏公路北线。
⑵亚拉雪山位于道孚县东南与康定县交界处,海拔5820米,山顶终年积雪,是康巴地区有名的大雪山之一,藏传古籍称亚拉雪山为“第二香巴拉”。
⑶鲜水,即鲜河水,系雅砻江支流之一,其上游称为达曲,源自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色达、甘孜、炉霍、道孚等县,至雅江汇入雅砻江。
【18】木雅古碉
浮云阅尽听江涛,
春风拂野花争发,
雪域晚烟笼故垒,
注⑴木雅:指木雅藏族。古代把折多山以西,雅砻江以东,道孚、丹巴以南、九龙以北的地域,称为“木雅地区”。生活在这地区的居民,自称“木雅人”,他们是古代的党项人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以其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有别于其他藏族。
⑵甲波:藏语,意为“王”。此处指当地流传的“西吴甲波”的传说。“西吴”即“色乌绒”,
是康定县沙德区的一个村庄,传说古代的木雅王居住于此。
【19】待
驻马滩前待过江。
岸上衰草,岸下石礁。
鲜水河上长板桥⑴。
桥板摇摇,江水滔滔。
岭上白杨叶乱抛,
鸟觅归巢,人望添袍。
西征艽野路迢迢⑵。
嘛尼旗招,压草雪飘⑶。
注:⑴鲜水河:雅砻江支流之一,源出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色达、甘孜、炉霍、道孚等县,至雅江汇入雅砻江。
⑵艽野,荒远之地。《诗经·小雅·小明》:“我征俎西,至于艽野。”
⑶嘛尼旗:藏传佛教的经幡。压草雪: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20】南乡子·炉城逢故人⑴
屣履又重游,
故旧相逢俱白头。
雪域情怀云岭路,悠悠!
惹我留连惹我愁。
大渡水长流,
策马关山为国酬⑵。
四十余年多少事,休休!
冷月如钩风满楼。
注:⑴炉城,康定旧称打箭炉,又名炉关。
⑵折多,即折多山。系横断山脉的大雪山中段,主峰海拔4962 米,为大渡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扼入藏门户,为传统的藏汉地理分野线,山以东为关外,以西为关内。
【21】踏莎行·暮宿江源
——夜梦雪域旧事
雾隐群峰,烟笼远树。
长河极目苍凉处。
残云断雨欲黄昏,
连天衰草荒江渡。
征马长嘶,暮鸦啼诉。
扬鞭北望山无数。
帐篷篝火五更寒,
枕戈一梦还乡路。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