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警钟需要长鸣
(2009-04-26 12:11:36)
标签:
影评陆川南京南京大屠杀刘桦历史长鸣国难警钟侵略者娱乐 |
分类: 历史人文 |
亲历战争和想像战争最大的区别是面对枪口时选择勇敢还是选择懦弱;
危墙之下无完肤,当城市陷入战争,每一个子民都不能得善;
我们没有权利忘记历史,更没有权力对力图还原历史的人加以指责;
陆川,一个有才华的中国年轻导演。当他在南京上学时,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堆堆白骨所震憾,为那些血淋的文字与图片所记述的事件感到愤怒,为死难的中国同胞而默默流泪。对侵略与反人类战争的厌恶化为了今天创作的力量。
战争与国难似乎渐渐在年轻人的心中淡化,时光倒退七十年,中国正一次次地被那些现在看来文明进步的发达国家所凌辱。面对陆川的电影,有人不负责任地批评陆川揭痛伤疤,用国难炒作。我以为中国还不强大,战争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假如国难再次降临,我们能不能不让悲剧重演。警钟需要长鸣。园明圆,九一八,七七事变,南京,不能因为这些饱含着屈辱而将它们淡忘。曾经的侵略者修改教科书,目的是将它们彻底地遗忘,抹杀,如果我们再不去揭露,批判,只能看到侵略者肆意的笑容。拉警笛,祭烈士,慰亡灵,不是拿过去的伤痛去炒作,而是警醒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一,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清末到建国那段历史,对中国百姓与人民是不能承受之重。重复回忆屈辱和重复加深自豪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强国,兴邦,也可以影响国民生活的锁事。日本右翼份子仍然在参拜,侵略者在修改历史,几十年前,日本兵屠杀南京,几十年后,日本人侵占我们的海岛,不是我们不想去收回主权,而是今天的中国,力量还不够强大,还没有完全改变被人欺负的地位。提起伤疤,都要想回避,回避是妥协。如果连曾经的屈辱都不敢面对,又怎敢在新的战争中直面敌人?前世不忘,后世之师;生在五星红旗下,吃的饱穿的好的年轻一代,有没有勇气面对敌人的刺刀。
四,陆川的电影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中国人的抗争,而不是屈辱,这更是向我们展示一种积极的力量。应该看到这种力量的可贵,而不是抹杀。面对强敌,勇于亮剑,这一点值得宣传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