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头的民兵

标签:
奥运民兵地下通道森林花园北京文化 |
分类: 历史人文 |
来了北京才知道,北京桥多门多胡同多,在一座车流如织的立交桥下,民兵老赵身着蓝色衬衫、佩戴“首都民兵”袖标,来回巡查。魁梧的老赵是甘肃人,3月份被抽调进京。他说自己是第一次来北京,“刚听说要来首都站岗时,心里头那个自豪劲啊……”老赵扬起略显黝黑的脸,呵呵笑了一声,没再说下去。
老赵和战友们24小时执勤,每天4班轮岗。一些外地游客看到他们,上前询问交通路线,老赵和身旁的战友都简要回答。老赵说,这不是他们的任务,只是有人来问,就顺便帮助解答。
这是东方的大国的第一次,是中国人经历的第一次。 奥运改变一个城市,北京太大了,或许北京的细节更能反映这个城市在经历改变时的表情。这些细节生动而鲜活。 让我们一起阅读奥运下的北京。 单元的门口贴上了两张纸,是政府部门的通告。但你实在不忍心说它是告示,它太漂亮太温馨了。淡蓝色的那一张背景是鸟巢,黄色的那一张用中英文双体书写,里面用的语言婉转可人——谁在过去见过这样的告示? “亲爱的市民朋友,你们好!”,淡蓝色的那张这样开头。它告诉你假如你家里有出租房,一定要到有关部门去登记注册。黄色的是提醒外国朋友到中国后24小时内要办理手续,所以用的是中英文。 因为奥运到了。 奥运早已让北京西南二环边的僻静地方有所不同了。最大的变化就是近一年来,每天早晨都有人驾着船在里面捞垃圾,那条很臭的护城河水变清变亮了,里面小鱼小虾多了起来,孩子们在河边摸鱼,垂钓者长时间地蹲在河边,因为水的清亮,整个二环边上除了车流,还多了一处绿树环水的景致。 往日的变化都是悄悄进行的,就像是河水。说与奥运有关,似乎关系也不大,不细心就会忽略过去。 昨天晚上出门散步,所有的人都会吃一惊,这个天天去的地方一夜之间长出了一片“森林花园”! 到处都摆上了花和绿色植物。金宫殿纪念碑的广场上,凭空出现了10个鲜花搭成的塔,每个塔都有两人来高,原本这块小小的广场每晚都是被跳交谊舞的人占据的,现在很有些拥挤。 北京一夜之间长出“森林花园”的地方比比皆是,这座北方干旱少水的城市变得比南方城市还花团锦簇。奥运这一年,无疑是北京花最艳草最绿城市最干净最美的一年。 夏天晚上散步的人们享受着这奥运带来的美景,二环路边狭窄的绿带里,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北京人。一对白发老夫妻,每天都会出现在通过二环主路的地下通道里,他们的毽子踢得极其神勇,上下翻飞,几百个不落地。踢毽子的人成群结伙,围成大圈,盘踞着整个地下通道,因为这里有灯光。 悄悄的,地下通道里出现了站岗的人。一身制服样的蓝上衣黑裤子黑皮鞋,臂上戴着的菱形臂章写着“北京民兵”四个大字。每一个地下通道,都有了“北京民兵”的24小时把守。走近打听,他们是高中生,奥运的志愿者,脸上是未脱的稚气。 河边上摆摊卖货的、按摩的都不见了。河边清静了,凉风袭袭,风筝飞得更高了,那风筝都是一人多高的巨型的,上面挂满了彩灯,五颜六色地在夜空中闪烁,高过北京高楼大厦的尖顶,亮过天上的星星。[南方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