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闻旅游指南黄华
博闻旅游指南黄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384
  • 关注人气:5,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四日

(2014-06-28 21:57:23)
标签:

贵州

镇远

凯里

郎德苗寨

资讯来源:博闻旅游指南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5492304.jpg

这次首先要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谢了!

之前的大都数旅行,都没有这次贵州行累。原因有二,一是主要目的不是去玩,而是去工作;二是工作部分一开始并不顺利,加上连续几夜没睡足觉。不过既然是游记,在这里就不说工作的事了,还是说说旅途的感触吧。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5523675.jpg

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信之。

一提到贵州,大多数人都知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句顺口溜。这次去了后才知道,此言不差啊。飞机着陆前不到5分钟开始下中雨(在贵州,你必须区分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细雨等不同级别,否则几乎没一天不下雨的),等我们30分钟后上了接机的大巴车,雨就停了。在从贵阳机场到镇远县城4个小时的车程里,又下了无数次下雨。而在不到250公里的距离中,你的视线所及,基本就是三五公里范围内的山包,你要说是崇山峻岭,没问题,你要说是山包,也没问题,因为山顶和谷底之间的相对高度,不会超过500米,而公路基本就是建在山顶和谷底之间的半山腰上,或者钻山洞,或者高架桥。很难想象,在那个只有骡马作为脚力的时代,这里的人们,如何走出这重重山岭去。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5555406.jpg

路边商家桐油色的吊脚楼,已经没有了原汁原味的概念。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5573445.jpg

相对原汁原味一些的苗寨,颜色肯定是偏暗的。

现在,有了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天堑变通途,但村子也随着作为现代化标志的公路的到来,改变了模样。我们去的雷山县郎德苗寨,离公路还算有点点距离,大概10公里不到的样子吧。典型的苗寨吊脚楼,沿山坡而建的石板路,庭院深深。经验累月的风雨侵蚀,整个苗寨呈深藏青色,跟我幼年时,江南水乡古镇上的老宅颜色相似。只是江南水乡古镇老宅都很小,比较拥挤,而苗寨吊脚楼,基本上一家一户房间七八间以上,显得挺宽敞的。但这样的感觉,在贵阳到镇远的高速公路沿线,很难见到。看到的,只是统一刷上了一种桐油色的油漆,在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和畜牧业的青山绿水间,反而显得有点不真实,不像是真正的民居,而像是专门为了供游人欣赏的景区中建筑。但猜想,大部分估计还真的是民居。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001091.jpg

镇远,“古城往事”,名字就很动人。

对于北方人来说,贵州的绵延群山,绝对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但对于来自两广(广东广西)的朋友们,或许就觉得景色泛善可陈了。不过到了这个据说是中国十大最美古城之一的镇远,你往古镇的老街上走一走的话,还是会发现些惊喜的。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012366.jpg

镇远古镇,夜,色,美。

由于我在镇远的时间基本都被工作占用,没时间去古镇上逛逛,只是抽了一个晚上方便,在临舞阳河而建的老街边的酒吧里混了一晚上。要说这里跟什刹海有什么不同,我想到的,是去什刹海酒吧你不会担心下雨的问题,在那里,你可能会因为下雨,一会在露天,一会又搬到室内。当然,舞阳河两岸的食坊酒肆鳞次栉比,霓虹灯五彩缤纷,这跟很多城市的酒吧区差不多吧。但在镇远,酒吧门前就是舞阳河,在河面上搭起的木制平台,你要掉个手机到地上,或许就会捡不到了,因为很有可能穿过木板间的缝隙直接掉到舞阳河里去了。所以,那半宿在酒吧喝啤酒时,一直非常谨慎,随时摸着自己的口袋,防止手机掉出来。

但这样的担心,并不会影响大家的兴致。岸边的木栏外,栓着一艘木船,想来是白天泛舟或捕鱼用的。但晚上,不允许泛舟了。各家酒吧里,传来嘈杂的KTV声,多半是白天古镇上游览,余兴未消,借着酒劲,晚上痛快唱一次的人们。也有一些当地青年男女,在各个酒吧门口转转,或许是在寻找浪漫的感觉吧。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既不同于什刹海酒吧街的小资,也不同于阳朔的热闹,舞阳河边酒吧街,夜色,酒,河水,像一杯鸡尾酒,说不清楚到底有些什么味道?却很诱人。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061852.jpg

看来写下《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老先生很喜欢这里。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095742.jpg

因为有仪式,这些老酒罐齐上阵了。

提到镇远另一个景点,铁溪,很多外地人不会知道,但这样一个景点,却在四大名著《儒林外史》里提得非常详细,以至于在铁溪景区门口,还特意刻了一个翻开《儒林外史》第43回的雕塑在那里,说明此处的美,早已被文人所发现。景区里面,其实就是溯溪而上的一长段山谷,景区最深处离大门口不到10公里。据当地人说,铁溪的发源地其实是一眼泉,称龙池,眼泉直径在百米以上,深不可测,水流日夜汩汩而出,颜色宝蓝似大海中的蓝洞,被描绘的如此壮观却无幸目睹,实为一大遗憾。村民说,从景区上去,走小路还得3个小时以上,只能作罢了。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125722.jpg

铁溪的青山绿水,“铁”字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顺流而下,山谷间野趣颇多,宽阔处还有田畴。亲眼见到一只叫不上的的像鹭的鸟,落在小巧的水稻田里,同行的朋友还拍摄到了带有蓝眼睛的蝴蝶,溪水潺潺自必须说了……溪水两岸间或有一些农家园,我们去的时节,还不是旺季,所以游客还不多。据说到酷暑天,铁溪深处到处都是去避暑的游人。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150777.jpg

这个小小的苗寨,因为与奥运会相关,一下声名显赫了。

很遗憾,在镇远的三天两晚,两晚都有雨,其他时间忙工作也不便出行。第三天下午,决定离开镇远,跟几个旅行社的朋友们一起去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找找我的大学同学,同时去看看原汁原味的苗寨——雷山郎德苗寨。对于苗寨,大部分去过的朋友,都会推荐同在黔东南州的西江苗寨,那里规模最大,还有芭莎苗寨,也很有规模,但我们一行人没有去这两个苗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去看原汁原味的苗寨。西江苗寨已经太商业化了,而同行的朋友建议,去雷山县的郎德苗寨。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193841.jpg

风雨桥上看郎德苗寨。

在此行之前,真的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是到了那,才知道渊源挺深啊:首先是全国最早的民俗风情村寨游览地,其次是2008奥运圣火走过这个地方。郎德苗寨正规名字是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164543.jpg

下马酒不是必然有的,但只要有仪式,就得喝了。

有劳在黔东南州工作居住的大学同学的安排,郎德苗寨为我们特意准备了一场迎宾仪式。这仪式简单来说分两块,一是在苗寨口欢迎朋友们进寨,另一个就是在芦笙堂前跳迎宾舞。在苗寨口迎宾,场面非常特别。蒙族人敬酒,往往是一下车就围上来,马奶酒一杯喝完就让你走开了。苗寨敬酒可没那么简单了,总共不到100米的上苗寨斜坡,10米一岗,两位苗族女子站石路边,坡下段的,拿着当地制作的瓷碗,考虑大家酒量有限,浅浅的碗底酒,可到了快进寨子的两个迎宾苗女,手里拿的却是长长的牛角杯了,一步小心,你就有可能喝多。好在下马酒喝完,马上去看迎宾舞表演,要是直接去饭局,尽管喝的是度数不高的家酿米酒,但估计很快就会喝趴下好几个。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225230.jpg

有男性舞蹈,有女性群舞,最后是男女群舞,这挺符合观众心理的嘛!

迎宾舞是在寨子中心位置的郎德苗寨博物馆前小广场上举行的,那个小广场想来在改为博物馆前是族长家的院子吧。园子里用砖铺就一个有核心的圆场,场地中心挂着一个苗族的鼓。苗民的演出也分出了好几个节目,有盛装苗女的转圈舞,也有苗族大爷的芦笙曲,最终的压轴是最热闹的,所有的村民,包括那些特意穿上长裙的老人和孩子,还包括愿意去拉苗女的手一起跳舞的游客们,都可以在那个圆形场地上,和着芦笙及喇叭里播放的苗族音乐,一起跟着转圈,最后那个舞蹈的名字挺高大上的,抱歉具体名字已经忘了。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280091.jpg

郎德苗寨里的碎石坡路。

在苗民们表演的时候,我就坐在博物馆门外台阶上的木制长条凳上,脚下的石头还是湿漉漉的,因陋就简的看表演环境,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很多同行的朋友们,都下去跟苗女们手拉手,跳转圈舞去了。舞蹈后,没想到的是,卖各种银饰及手工艺品的年长及年幼的苗女们,铺天盖地就上来了,眼前最多可能会有十只手在给你推销那些银制品及工艺品。这种热情倒不是没见过,只是这样做反倒削弱了我买东西的欲望,因为哪个人手里的东西,都不能认真看了,最终买了一张手工制作的桌旗,便匆匆下撤了。

看完演出,还有点时间去这个苗寨里转转。往里一走,就看到了风雨桥,它跟吊脚楼、芦笙堂,都算是苗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郎德的风雨桥,应该是后来翻新的吧,桥下河水湍急,估计也跟那两天天天下雨有关。我们在桥上闲望时,一苗民赶着水牛就上桥了,赶紧去拍照,结果只拍到了牛屁股。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292082.jpg

围着长条桌吃火锅,这应该算是苗家最隆重的仪式了吧。

提前让凯里的同学约好了,在郎德苗寨吃正宗的苗家菜。要说正宗,首先得说,三张长条矮木桌,拼成一张长条桌,跟城里露天烧烤摊倒某种神似,不过从桌子上的菜谱就能看出来,城里的露天烧烤可没法跟苗家菜比了。桌上的主菜是火锅,有鱼有肉有豆腐,热腾腾的,跟外面淅淅沥沥的雨相互衬托,感觉像在蒸桑拿。配菜当然有鱼有肉,但基本都是酸咸辣口。按照同学的解释,嗜辣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去湿除痛。这还是印证了那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315694.jpg

当敬酒环节出现时,不能喝酒的立马要么主动做酒保,要么被苗女追的乱跑了。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340753.jpg

当天其实应该在这面旗帜上留言的,但估计大家都喝兴奋了,没注意到了。

品尝苗家菜最最热闹的,还不是酸辣口的菜肴来带的过瘾感,而是几个帅哥被苗族美女追的围着桌子转圈。你不要以为,进寨子时喝完下马酒就行了,尽管那是米酒。聚餐时,苗家妹子又来敬酒了,那就不是下马酒那么简简单单大小喝一口就行了,一两的小杯子,一口气干三杯。看这个阵势,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喝酒弱的男士,看苗家妹子要过来敬酒,赶紧跑,都不在桌前吃饭了,搞得其他人都大笑不止。好在人家没捉住了硬给灌酒,否则那天喝多了的就不止老贾一个人了。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353177.jpg

河流,像苗寨的生命线一样。

最后一天,只需要安排上午和中午,让我同学犯了难。黔东南州几大景点,镇远是我们活动的大本营自不需要他安排, 苗寨已经去了郎德苗寨,西江不需要再去。更远的,时间不允许,思来想去,还是安排从凯里到贵阳沿路的贵定县音寨吧,那里的出名是作为贵阳的后花园,以及盘江美食。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381570.jpg

盘江两岸,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地方。

到了那里才知,音寨还有一个比较新又好听的名字,叫金海雪山。为啥在这个只有山没有海也不下雪的地方,却叫这个名字呢?据陪同我们的当地朋友介绍,在阳春三月间,非常难得有一大片平地音寨,万亩油菜花开出金黄的花朵,满山的李子花像千顷雪白,交相辉映,故得名“金海雪山”。尽管这个季节我们已经看不到“金海雪山”的景象,但在盘江岸边,摆满了长长一溜烧烤摊,河虾,河蟹,各种小鱼,当地人自得其乐的各种烧烤,说明这里真的是当地人的乐园。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403353.jpg

拜访贵定县盘江镇音寨观音禅院的朋友们。

当地朋友还带我们去参观了音寨的另一个景点,观音禅院。这个禅院就建在村子后面的山坡上。据史料记载,音寨观音禅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名观音寺,距今已600多年历史,后因兵火战乱毁于清咸同年间,现在的观音禅院为2007年重修。据说音寨地名,以及观音禅院,均跟此地曾有观音驾临并施灵药救治寨中病人而得名。传说总是寄托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祈望,观音禅院也因位置、风景及周围百姓向善的愿望而香火旺盛,成为音寨的必游之处。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406/2014062806423606.jpg

音寨中一家做正宗盘江私房菜的农家院。

从观音禅院出来,去了一家农家院,吃盘江美食。美食正宗自不必说,院子里种了几颗开着黄花的果树,将整个院子密密地罩住,在一个纯自然的贵州乡野村寨里,反倒有了点城中私家庭院的感觉。那顿饭,我给定义为农家私房菜。以一顿酣畅的农家味私房菜,结束贵州四日,既意外,也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