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番红花城土耳其旅游 |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255427.jpg
清真寺里的宣礼塔是这个奥斯曼古城的靓丽风景点和报时钟
对我来说,过去的一万多个清晨,都没有像今天(2012年12月20日)这样,是在一阵悠扬的唤礼声中醒来的。这个距离黑海仅几十公里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的小城,番红花城的清晨,总是在鸟儿的啁啾声,和清脆的唱经声中,被唤醒的。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283049.jpg
这位和蔼的老先生是番红花城最有名的软糖店Imren Lokumlari的第二代传人
若不是因为昨天游记未毕,这样一个清晨,按照我之前旅行的惯例,必是去街上走走了。在旅店用完番红花城式早餐,司机便将我们带到西部山坡上新城区的番红花城软糖店老店Imren Lokumlari的糖厂。当我们在一处开阔地上下车时,没有一点标识的蓝油漆房子前,没人会想到,那里居然是一家70年老字号糖果店的加工厂。车间并不大,穿白大褂的工人们(一律是男性,女性只在楼上厨房里做饭菜)在撒满白面粉和散乱着糕点半成品的大条桌前,各自忙着制糖工艺中的各个程序。我们一行人的到来,也让他们不时停下手中的活计,来配合我们的拍摄。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01560.jpg
这是番红花城市区边上的著名自然景观水晶天台门口
糖厂的负责人,是一位胡子与头发一样花白的慈祥老先生,那些果冻样的糖糕、榛子仁等原材料,在他手中,简直就像自己的手指一样熟悉,从放榛子仁,到卷糖糕,切糖糕,一切都是那么的利索,以至于我们的镜头完全跟不上他的动作,不得不要求他放慢节奏。除保留了大部分后期手工程序,这家老字号糖果工厂里,流程几乎都是现代化的,连二楼的研究室,都装备有最先进的设备。这家老字号的老板已经是Imren Lokumlari软糖店的第二代传人了,他们的故事还被凝固在了位于番红花城高处的城市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展厅里了。这位有些谢顶但却很有风度的老者,交流时略显谦逊,由于下午给他安排了专访,所以在糖果厂里并没有跟我们做太多的交流。尽管是一厂之主,他还是抽空查看了融糖锅里的原料加工进度。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10710.jpg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12549.jpg
站在水晶天台之上,人若置身梦幻仙境
沿着市区里盘旋上下的马路曲曲折折,来到了一处市区边上的景点,叫水晶天台(Kristal Teras)。许是旅游淡季的缘故,景区空无一人,我们一行七八人,占据了这个高出英捷卡娅峡谷谷底七八十米、突出在悬崖上的玻璃平台。站在那个玻璃平台之上,你似乎一下子进入了3D电影《阿凡达》里的仙境,又似中国水墨画,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把周围山峦衬托的若仙若幻,远处雪封的山顶,若隐若现。近处,那些灰黄的山岩峡谷耸立于峡谷之上,稀疏的松树和灌木,成了那片天地的点缀,“T”字型英捷卡娅全面呈现在那个扇形的水晶天台之下,从上向下的俯视,让人如入仙境。惹得我们那一行人,都要做起江南Style造型了。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25840.jpg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33210.jpg
番红花城最有名的铁匠铺MADENOGLU(似乎是这个名字)的老板
预先就知道,今天会去参观铁匠铺(名字似乎是MADENOGLU)的打铁。作为对这种传统手工艺有一定记忆的南方人来说,打铁本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他打出来的铁器,各式各样,不仅有日常用的劳动工具,还有纯粹的工艺品,如那个银色的土耳其旋转舞艺人,还真的能转。大概是因为有名到全世界的游客都来看他打铁的缘故,这位在出名之前大概不知道中国在何方的老铁匠,已经非常懂得,如何讨好每一个镜头。不管是火花飞溅,还是倚门而笑,这位老铁匠身上散发出来的土耳其人特有的热情,无疑为他狭小的铁匠铺增加了无数的光环。惹得我禁不住要跟他扳手腕,合影了,甚至还在他的指引下,爬到有些摇晃的扶梯上,等待他的表演上演。作为回报,这位叫不上名的著名铁匠把他现打的一个小工具,送给了最辛苦的摄像师小伙。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50616.jpg
番红花城最有名的软糖店Imren Lokumlari门店位于老城区车站边上
原本只是对那位和蔼可亲的Imren Lokumlari软糖店第二代传人做个简单的访谈,谈谈他的糖果品牌与这个城市的关系。聊着聊着,他开的以糖果味道命名房间的糖果旅馆,他的客厅,都成了我们欣赏的对象。且不说那些以糖果味命名的旅馆奢华如何,只是老收音机,老缝纫机,等等这些老物件,还有一位欧美味十足的职业经理人,就能想到,这位老字号糖果店的老板,经营头脑如何了。他们的蜜月房如何吸引人,只要听听同行女士的心声就知道了,“若是再嫁,一定来这度蜜月”。就像那精心打理的糖果旅馆一样,主人家的客厅也是层次分明,大客厅里有典型的奥斯曼时期建筑所有的水池,据说是为了在里面聊天时,大家相互不干扰,而且又能防止别人偷听的效果。当然,还有一层意思是,在番红花城市民看来,流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也是财富的象征,这点跟中国某些地区的文化还有相通之处。靠墙围着一圈矮靠背的木椅子,垫着松软的丝绸坐垫,地上铺着大块的红地毯,想当年,这样一个大家族,各个年龄的亲友往来,各谈各的,大理石水池中哗哗哗的流水声,和着古铜色水烟管咕噜咕噜冒着的气泡,喝着郁金香型茶杯里盛着的加糖红茶,穿着五彩绣衣的男男女女女,叽叽喳喳的聊着天,那该是多么热闹而又喜气的场面啊。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62261.jpg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64879.jpg
我们一行人在享受土耳其水烟
今天的天气,似乎有意让我们不见天日。不过,整日的绵绵细雨,对一个生自江南的人来说,还是很熟悉的感觉。在曲折了几条短而弯曲的鹅卵石路后,我们来到一处露天酒吧,准备享受一下土耳其水烟。雨滴从遮阳棚的边缘掉到鹅卵石路上,行人稀少。在这样一个阴雨的下午,似乎应该多的是烦闷,少的是欢笑,但恰恰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像陶醉了一样,各自找到了拿着黄铜杆水烟枪的最佳POSE,以及对土耳其水烟吞云吐雾的感受。那种浓浓的奶味,或许已经不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水烟了,尽管我是个不抽烟的人,但还是喜欢上了这种没有尼古丁的水烟。深吸几口后,让乳白色的水烟从口腔,从鼻孔冒出时,一种带奶味的酸涩气体,占据了你的大脑。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74117.jpg
http://www.boowen.net/Article/UploadFiles/201301/2013011713375925.jpg
番红花市政府推荐的特色餐厅Kadiogiu Sehzade Sofrasi及他们的世界纸币桌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一家贴满了各种新老照片的本地口味餐厅Kadiogiu Sehzade Sofrasi。同样低矮但不算太下下的空间里,摆了十来张桌子,墙上几乎被所有能代表形象和美誉的东西所填满,最经典的是一进门的那张双人桌玻璃下,压着无数的纸币,特殊之处在于,每张来自不同国家印钞厂的纸币上,签上了各式的名字和祝福语。我们居然还找到了几张人民币,于是便也兴起,找了一张尚未有的20元人民币,我们一行七人的名字,便留在了番红花城街心小花园南侧那家餐厅的那张桌子底下。
TIPS:
Imren Lokumlari软糖店
土耳其浴室CINCI HAMAM北面的Imren Lokumlari是整个番红花城赫赫有名的老牌软糖店,创立于1942年。
Kristal Teras水晶天台
位于番红花城郊区英捷卡娅村庄的水晶天台是一个高于地面80米全玻璃制作的露天天台,它建立在英捷卡娅峡谷的上,走在上面好似走在云间,没有一点胆量还不能在上面步行。站在下面低头往下看可以欣赏到到峡谷的全景。
Kadiogiu Sehzade Sofrasi餐厅
在番红花城老城区土耳其浴室CINCI HAMAM西面街心小花园南侧,门口有个真人大小的迎宾员模型,进门是下坡,下上两层楼营业。有七款推荐菜品,包括沙拉、烤羊肉KUYU KEBABI、带Cheese的米饭SEHZADE PILAV、蘑菇菜KIREMITTE MANTAR、番红花城馅饼SAFRANBOLU BUKME、甜品EV BAKLAVASI、藏红花粥SAFRANLI ZERD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