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聘网站是到转换盈利模式的时候了

(2009-09-05 17:52:20)
标签:

招聘网站

盈利模式

智联招聘

中华英才网

互联网

it

8月下旬,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公告显示,过去一年里亏损1.5多亿元,CEO刘浩不得不下课。这是继中华英才网2008年报亏1.75亿之后,国内三大招聘网站中第二家报巨亏的网站。出现这样的行业巨头普遍性巨亏,大家似乎会把根源归结于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不过我并不认可这种观点。

5年半前的2004年3月时,我做过一个简单的预测,《关于互联网第二次浪潮的7个预测》(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6/60582.html),其中第二条是“某些违反经济规律的旧的赢利模式将会被颠覆”。当时,我在篇博客里没做详细的解释。其实我的实际意思是,像网络招聘(当时很火),相比于劳动力的始终供过于求,企业方的职位整体上来说应该是紧缺的,作为中介平台的招聘网站按照经济规律应该问求职者收钱才是。但由于当时国内微支付(目前支付宝仍然不是很方便)不完善,问求职者个人收钱会比较费劲,所以国内招聘网站采取的都是问提供紧缺职位的企业收钱的收入模式。

对于需要招聘的企业而言,付钱招人也很正常,毕竟去展览馆摆摊招人也需要钱。但慢慢的,由于给钱就发招聘信息的网站越来越多,为了显示自己网站发布信息的有效,招聘网站就把效果等同于给企业带来多少封简历。所以招聘网站就像发分类广告一样的频繁发布同样的信息,这样做尽管付钱的企业收到的简历不少,但有效简历却越来越少。因为,求职者发现招聘职位有可能一个月里都是同样的(不付钱但真的在招聘的企业信息,招聘网站是不会收纳的),这样一来简历投的越多,应聘成功的可能性并没有提高,求职者投简历的积极性就会变差,而那些高端人才更是不再信任招聘网站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收到的简历质量,可想而知。

这样一来,一头招聘企业对越来越多的简历却挑选不出多少合适的而越来越不满意,另一头求职者对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越来越不信任。这种情况下,招聘网站出现亏损是正常的事了。从经济规律来说,中介服务商为供过于求的一方服务,才是合适的商业模式。看来,已经出现巨亏的招聘网站巨头,这个时候是该想想,怎么问急需职位的求职者收费的时候了。但显然,这种模式下,收费难度要比问企业收钱难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