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年后记得还我钱的朋友
(2008-10-07 22:53:24)
标签:
朋友饭馆老乡北戴河二锅头情感 |
当我接到他的电话时,没有一丝意外。我知道,他是早晚会打这个电话的。
跟他认识,是在我情况最糟糕的时候。从南京过来,在一家公司里没呆上半年,就出来了。左思右想,没啥活好干,只好拿着从南京带过来的2万多块钱开始创业——接过一个十字路口西南角由违章建筑改造成的小饭馆(后来不久就拆掉了),一个大学生毕业生干起餐馆的买卖来了。当若干年后,很多人兴致盎然地问我,干饭馆是不是很赚钱,或者要拉我一起做饭馆时,我都很无奈的摇头说,世界上没有包赚的生意。
事实上,如果当时我要赚钱了,就想象不出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了。现实是,他当时比我还潦倒,因为,他是个瘸子,一个需要架着双拐的残疾人。而我,毕竟还是个有大学文凭,还能上得厅堂的文化人,大不了就去找工作上班呗。但是,他之前在东蒙老家,开过小车,做过生意,发过比我要多的小财,到北京后,也承包过中巴,但就是赔本,赔到只能在我的小店里用二锅头消磨时间。我不喝二锅头,那时也没有走江湖的经历,因此谈不上有多少共同语言,但还是愿意听他说道一些事。
直到后来,发生了转包给我馆子的那个江苏老乡来问我强要剩余转包费的事后,才我跟他的关系,更进了一步。事实上,这个所谓的老乡,在他经营这个馆子时并没有赚到一分钱,但通过转包给我却赚了外行的我好几千块钱,后来我知道了详细后,就不想把剩余的两千再给他。结果这位在谈转包时一口一个老乡的人,开着车带着一拨人来,显然是来强要钱了。在他们看来,人多对我这个文弱书生来说,应该会很有威慑力的。事实也是如此,面对五六个壮汉,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恐惧的滋味。也就在这个时候,平素只是在我那里喝闲酒的他,不知怎么的,从后厨里抄出一把菜刀来,来的几位壮汉见架势,仓皇而逃,再也不来催转包费了。
也就因为这个小小的插曲,让始终记得他。后来,也就是10年前了,借了点钱给他,因为那时的他,确实很难,想去给人家打工也不要啊,也就适合去给人家看门,但一般没关系的,谁要一个没户口的外地瘸子看门啊。
再后来,他投奔在北戴河的他姐姐那去了。很快,我也不再弄饭馆了,重新去上班了,住处也频繁变动。慢慢的,相互之间的音讯越来越少。后来,我的手机还换了一次,再后来,我的生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也很少再联系开饭馆时的那些朋友们。
不过,我清楚,有些人,肯定还是会相互联系的,只是时机的问题。确实的,今年7月间,母亲还没到北京时,但说好了要来。也就在这个时段,他在某天晚上忽然给我电话,说要还钱,我说都多少年过去了,不谈还的事了。他说那就去北戴河玩吧,我想,母亲没去过北戴河,可以带着去看看的,便应承下来。
等母亲到北京后,跟母亲一说,她也乐意去北戴河转转,我便拨通了他的电话,还说要带两个同事去。其实,去之前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心来。毕竟一晃十年了,人变没变,难说的。去了以后,就知道了,他还是老样子,只是跟我一样,更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