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闻旅游指南黄华
博闻旅游指南黄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27
  • 关注人气:5,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环王VS.投名状:大片里的人性

(2008-07-02 23:05:31)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指环王

投名状

大片

电影

人性

娱乐

《指环王》,《投名状》,看这两部片子,都不是在电影院,前者是在家里的电视和电脑上,后者是在黄山的旅游大巴上。其中,《指环王II》还没看过。恕我这个电影外行,看了点皮毛,就敢来指点这里面的问题。

对于这两部来自不同国度的大片,我的观后感是,中外对人性的揭示,实在是大不相同啊。早五六年前看《指环王I》时,惊讶于能把一部充满了看得有些恶心的邪恶角色的片子,拍出油画一样的感觉来。而近期在旅游大巴上看的《投名状》,尽管看的是移动电视小屏幕,场面也不算非常血腥,但看完以后,就是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

后来想想,也许就是东西方电影人对人性阐释的不同吧。西方文化里,人性有斗争,有磨难,甚至可能也有消沉,但绝对不会放弃,并且,正义必胜。这也许就是西方世界宣扬的那种人性吧。《指环王》里黑恶世界,最终在人类面临共同大考而团结一心时,被摧毁了,人们最终重新回复到欢乐祥和里去。

但在中国导演心目中的人性,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大片里表现出来的人性,确实也是,有斗争,有磨难,甚至可能也有消沉,不过最终结果却似乎无法做到正邪严格区分,而且也谈不上正压过邪的概念。《投名状》从类似桃园三结义的形式来点题——投名状,片尾时,老三杀死了老大,结果老三也自杀了。似乎这三个人的死,都跟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及人心善于叵测有关。这么拍下来,似乎每个角色都是现实中的人一样,观众看了,投射出的,就是现实生活的影子,但实际上是被大片假造出来的现实生活的影子。当我在车里断断续续的看完那部片子时,唯一的感觉是,这个世界里那些钩心斗角的事,交织成了密布的乌云,沉沉的压在头顶。

如果打个形象的比喻的话,看了国外的大片,你就像洗了次舒服的澡一样,洗完,便有一种舒服的感觉;但看了国产大片,你的感觉就像是蒸桑拿,蒸的时候不很舒服,蒸完好像是放松了一下,又好像没有。

我们并不会天真的认为,国内外大片都有预谋想干预观众的现实生活。说实在的,如果要真那么规划了,那么这种片子要么成为绝品,要么成为赝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电影真的脱离了现实生活里的价值观,那么要么变成非主流的地下电影,要么就跟无厘头的网络视频差不多了。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到底要在何种程度上呈现出实现的人性来,这个问题,个人感觉考验的不仅仅是电影导演,还有各位媒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因为越来越多各式吸引人的热点事件过后,人性究竟是得到放松了还是更偏激了,就类似于“范跑跑”这样的事件之后,现在还说不清楚。

如果仅仅为了吸引人的视觉,而忽略了视觉过后的后遗症问题,那么这样的大片也许会在往后的某一个阶段,会受到历史性的审判。当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能否赚到大额利润,也许是名导首先要考虑的。这里面,投资人的人性,和观众的人性发生冲突时,也许最难做的就是导演的人性把握了。

希望,导演都是一个善于让大家浑身放松的牧师。否则,看完一部片子,感觉人性如此复杂,教导而不是娱乐主导了你的那个片刻,那实在有点太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