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让人接受了人生的前半句假设

(2008-06-12 20:27:20)
标签:

四川

汶川

地震

人生

明天

情感

若要问我,四川地震改变了什么?个人的感觉是,两个层面的改变。

 

浅层的,是很多已经忘了哭是怎么一回事的大人们,突然发现自己还是会流泪的,而且还会为一些陌生人而流泪,尽管,那些人的名字,我们一个都不知道。在5月19日下午14时许,经过3分钟追悼的人们,在停止追掉后,许许多多的人,都掉下了眼泪,那肯定是动情的眼泪。

 

深层的,是人生观的改变。我早在二十几岁时,便有了人生观方面的冲击。亲哥哥,在一夜之间去世,跟遭了地震一样。在哥离世之后,我大约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为我内心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人每天活着,究竟意义何在?这样一个问题,似乎只有哲学家才有功夫回答的。事实上,很多人也确实不能接受刚才那个问题的另一种问法,“如果你明天不再了,今天你会怎么样?”

 

跟我同样每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位台商,声宝集团董事长陈盛氵田,我并不认为,而且这位陈先生更是不可能让人认为,有这样观点的人是宿命论者。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听到上半句“如果你明天不再了”时,就不耐烦再听你说下半句了,这个问题似乎太不吉利了。而且,也确实没有人会真正认为,明天就突然不在人世了。

 

但四川地震后,首先,那些遭遇了地震的4500多万受灾群众,脑子里大概是认可了“如果你明天不再了”的假设了的。对于那些没有在灾区,但一样受到强震影响的地区,相信,部分人也开始不那么排斥这前半句话了。

 

如果说四川地震仅仅让人接受了“如果你明天不再了”的假设,那这些人反倒很痛苦,为什么?因为思想的根还是没有种植下去,只有解决了“今天你会怎么样”,也许“如果你明天不再了”的假设才真的有意义。

但要想彻底弄清楚人活着的意义,也许不经历类似我及那些成千上万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们的经历,是很难产生坚决的意志力的。不过,能直面问题,总比回避问题要进一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