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人生系列四]黎瑞刚,一个改革者的前夜(下)

(2006-11-25 10:00:52)

(小标题)一些可以从容或无法从容的事
记者:作为一个从业者,你怎样看央视的十年,以及民营公司的这几年?
黎瑞刚:我觉得中国的电视媒体,都要感谢中央电视台。这十年来中央电视台是一个样板,它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体制下,一个媒体它的扩张力和想象空间在哪里,哪怕是最正宗的国有媒体,这种想象力都很大。而且中央电视台的改革,从一个栏目开始,这中间他们渗透出来的影响力,我觉得不是说就这十年,就是今后很长时间内,都会渗透出来。
像我们这些人,在求学时,看的最多的并不是凤凰卫视,而是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有时候能给你很多灵感,很多启发,你也能发现很多东西你可以超越它。这种东西给我的体会很深。回过头来说,不管今后媒体发展到什么样的格局,我觉得所有的那些变革都要感谢中央电视台走过的道路,它给中国媒体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我觉得在中国,民营公司这条道路是挺悲壮的一条道路。民营公司可以干房地产,可以干商业,可以干钢铁厂,而选择媒体的这批人肯定是充满了理想的。他们知道这条道路中间,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别的行业所没有的,这种巨大的风险背后,也有一定的市场机会在里面。而且我觉得民营公司发展起来不是坏事。这个市场中间有很多的路可走,他们在挫折中间迂回,他们逐渐把很多路都走通了。这中间人是一拨一拨的,前赴后继很悲壮的,死了很多,不过活过来的也很多。

记者:民营电视公司他们基本上属于单打独斗的,但他们这样下去会怎么样?
黎瑞刚:他们成长到现在这一步,都做到一两亿的营业收入,几千万的利润,很不容易的。我相信他们的内部资源是高度利用的,而我们的资源是很浪费的。
我真的是看到我们这种媒体企业,下一步肯定有好几个槛要过,一个是资本上的,他们也跟我们一样,靠积累,靠广告。如果靠广告,这样下去成长是很慢的,他们一定要走出去融资,上市也好,一定要在资本上面走出这条路,而且一定要迅速;第二我是觉得现在这些公司核心竞争力没有完全形成。比如说做娱乐资讯的节目,现在很多,东方卫视也在做,一些有实力的地方台逐步都会自己做,这些节目公司核心的价值,品牌,核心资源,核心竞争力,还没完全形成;第三,他们的团队很市场化,团队非常敬业,但有的也有家族的因素在里面。我不觉得会做节目的人就懂管理,包括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做学问出身的,到后来团队的打造。我们的看法是,这些民营公司中间竞争是必然的,可能他们互相之间还会出现整合。

记者:在国内的电视媒体中,属你最了解跨国媒体公司了,你对他们怎么看?
黎瑞刚:不谦虚地说,国有媒体中间,跟跨国公司打交道最多的应该是我了。跨国公司跟我比较熟悉,我跟他们打交道也比较多。我觉得国际合作是我们这些后发的媒体迅速往前走的一条道路。你跟他合作以后,你知道世界标准是什么,你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如果谈得好,你还可以分享他的国际市场,这个都可以做到。
但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跨国公司它再怎么跟你合作,他是在分割你的市场。我们今天跟他一块合作,跟他坐在一起,至少说你有点像与狼共舞的感觉。只是我们现在政策限制,它不能占大股,不能有绝对的发言权,如果市场有变化,它一定还是要它的品牌,因为他们到中国来,就是利益的动机。所以他现在跟你很温和,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政治框架里面表现得很温和,表现得很合作。
国际上也有一些国家,一合作就完全失去了自己,中国不会。美国的就是全球的,美国的就是我的,这在一些小国家中间屡见不鲜。但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这样的人口,这样的体制,我觉得中国媒体,跟国际媒体之间肯定是一个较量的关系。

记者:你现在是在做这样一个产业的管理者,你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官员的色彩。你会有很多的机会往上走,现在刚把这个事业推起来,今后你会接受什么样安排?
黎瑞刚:我身上一直有两种身份,有一些矛盾。我把自己到底看成什么样的角色,这两种不同的角色定位。一种定位我是政府官员,第二种我是一个媒体或者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是有任期的,会短期,他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好的业绩出来,他有时不考虑后面的东西,会做短期行为;而作为职业经理人就不一样,职业经理人当然也希望在他的任期之内,自己的业绩做好,但大家对他有一个约束机制。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话,外面有很多的监控,他不能乱来,不能把以后的事情做了,不能他走了以后,这个企业垮掉了。所以你的很多决策,考虑到这个企业的长远,这两个就不同了。
我也想我们这种人,到底走哪条路,好像是蛮难的。你不可能排斥一边,你不能说我只想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人家会觉得你很幼稚,而只想当一个完全的官员,今天也不容易。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有所作为,好在我自己很清醒。很多人还没有看清楚这个问题,每天开会忙来忙去,听领导的报告,觉得生活工作就是这回事。我幸运我看清楚了这个东西,至于今后怎么变化,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职业选择都会不大一样,一个是这个社会在变化,这个体制在逐步变化,包括干部选拔体制都在变化。所以我觉得,自己坐在今天这个位置,一门心思想一步步往上爬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所以说实在的,如果有非常好的环境的话,我现在干的位置可以是一个终身的职业。为什么我见到美国的那些总裁,他们觉得很惊讶,这是他奋斗一生的目标。在中国的特殊历史机遇中,让年轻人出来,确实是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出现了。
从本身来说,我觉得自己的这种职业理想,或者说这两年给我的感觉来说,我觉得现在做的事情才真正有意思。尽管每天要处理很多难题,但这些难题处理完之后,你就前进了一步。表面上看是集团解决一个难题,但很可能是在中国电视业中间是一个突破。
所以从微观上来说,你是在开很多会,但从宏观上来说,你就像一个历史的创造者。有一次我跟一个老外在一起聊天,他说你每天这么忙,简直不可想象,没有想到国有媒体的领导像你这样,大年初一上班,天天都要在办公室,他想不通。后来他跟我讲起一个事情,说他以前在一个中亚的国家,在那边帮助那个国家建立有线网络,启动有线电视,他就觉得他在那边是在创造历史。我跟他说,其实今天我在这里也是在创造历史,其实我每天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在创造中国传媒的历史,或者说中国整个文化的历史,这种成就感,历史创造的激情,没到这个职位的人也不会拥有这种感觉;你不处于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也不会有这个感觉。

记者:这么多年当中,有哪些数字是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跟你相关的?
黎瑞刚:我们集团现在在编职工有五六千人吧,加上一些非编的;现在我们的资产已经差不多有120亿左右了,今年我们广告销售能够做到25个亿。这个在中国媒体中间算不错了,但跟中央台还没法比。

记者:你现在还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黎瑞刚:兴趣爱好这两年基本上被工作全部挤没了。在运动中我比较喜欢游泳,我也喜欢足球,现在也不行了。我游泳有一个特点,我会先想好今天游多少个来回,我跳下去就一口气游完,我再累我一定游到底,我是这样做的。
我觉得游泳是挺锻炼人意志的,但那也是挺孤独的。因为你在水里面,没有人对话,也看不到外面的风景,就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水的声音,开始的时候挺好,中间你非常疲惫,因为目标没达到还要往下走,很孤独,没有人能帮你,一个来回一个来回游。这种感觉对自己蛮有挑战。
其他的嘛,音乐我还是蛮有兴趣的,不过这几年的工作把我的感觉也弄没了。古典音乐我不是很专业,但我在这方面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音乐家传记我看了很多,这是我很喜欢的阅读类别。歌剧我是比较喜欢的,我差不多是从96年开始,时间也不算长,凡是到上海来演出的歌剧,每一部都要看,我很有兴趣。
我觉得音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不像绘画,包括歌剧,歌剧跟我们的话剧和传统戏曲不一样,传统戏曲会讲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歌剧有时候故事非常幼稚,像很多德国的歌剧就讲一个哲理。你不用花很大脑筋想戏剧的张力,矛盾冲突。在这个剧场里面,我觉得是在感受一种氛围,感受音乐对你的一种冲击,我非常喜欢那种感觉。我晚上在办公室的时候,会把办公室一个很破的音响,音量开得最大,听一些歌剧的东西,有时候会听一整部,这种情绪会笼罩你,让你会觉得特别有激情。如果说晚上在办公室里面,特别静的时候,音乐会让你觉得整个空间都会有一种纵深的感觉。

记者:总体感觉,你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是这样吗?
黎瑞刚:我是觉得,哪怕今天我在讲这个话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是很顺的。但我在跟你们聊的时候,跟别人聊时候,我相信我的神态中间还是流露出来很多得意的成分在里面,自我的骄傲在里面。这其实是我克服不了的,就是因为还太年轻,太顺。
我有时候真的希望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真正成熟起来,能够老起来。我甚至还有一种直觉,我现在做的集团这么大,有这么多的财产在里面,这时我就怕我的年轻,我的急于求成,我的冲动,我的幼稚,怕我的这种透支,铸成大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