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提什么问题都能从袁老师那儿得到答案。老师怎么可能被我们“打败”呢???
可是,老师真的被我们“打败了”!!!
真的,在老年大学教书,不被我们打败才怪呢!
在老年大学教书,要对应我们这批学员可真是不容易,我们这些学员的年龄层次差别较大,年轻的四十左右,年长的年逾七十,上午学完,回家就忘了,也可能刚刚学完一会儿就忘了。呵呵,我们会随时考验老师的耐心程度,更可能随时会蹦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我们每两周学一课书,而我们的课时又太少,每周只有一课时,学有东西在学校还能跟着读,回到家里都忘记的差不多了,我们的问题真是太多了,袁老师总是非常非常的耐心,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提什么问题都能在她那里得到答案。
我们袁老师采用的“发散式”(从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想,从而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的授课形式,深受学员们的欢迎,袁老师授课非常非常的灵活,面对我们随时可能蹦出的一些问题,随时解答,总是会超出讲义多教给我们很多很多的语法知识,也常常会由一个单词,联系到更多的单词,由一个内容联想到更多更多的内容。
简写、连读、前缀、后缀、问的最多的是发音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字母发音却不一样?为什么同一个音标,标注的字母却不同?
have在很多很多的地方出现,它是什么意思?
各种各样的句型,各种各样的缩写,只要有一点和我们原来脑子里记得不一样的时候,都能引来一大堆的问题。
如:前天教我们Animal,鸡、鸡肉,小鸡、公鸡、母鸡的单词都不同,我们的单词表上只有chicken,小鸡、公鸡、母鸡的单词都是老师又教的。
再就是Restaurant那一课,仅仅是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就有很多形式。No more,thank you. That's
enough,thank you. I'm really full,thank you.
我们更是常常因为缩写的单词来“烦”袁老师,We'd...You'd...I'd...
We'll...I'll...Let's...
上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问路,我立刻把poat office和bank用上了,问了老师句型,给儿子发了英文短信。那天给儿子发了个特快专递里面写了封信,想想问他有没有去邮局拿,正好学了“邮局”这个单词,就给儿子发了一个英语短信。Evea,Did you go to the post office?
后来给儿子存折上了钱,又给儿子发短信:Evea,you'll go to the
bank[[CHIAN POST]] to
see.
老师还常常鼓励我们用所学过单词和句型造句,如上课来迟到了,可以按教材上的说:交通阻塞,也可以是钟坏了、起床晚了或者说是有事情耽误了。
那次我们学了Appointment后,我在QQ上和儿子用英语Appointment:
I'd like an appointment for tomorrow evening.我想约定明天晚上。
Will you be free this tomorrow evening? 明天晚上你有空吗?
Could I make it tomorrow evening?可以约定在明天晚上吗?
儿子说,可以比较正式的约会:I would like to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during
tomorrow evening
如果是和朋友的很随意的说法 I'd make it tomorrow
evening 就可以了。
在课堂上,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提什么问题都能在她那里得到回答。老师怎么可能被我们“打败”呢???
老师被我们“打败”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的发音。
儿子上初中才学英语的时候,他的同桌总是用汉字来标注英文单词,老师一知道,也总是挨批。因为我的脑袋里就有了“要想学好正规的英语,绝对不能用汉字来标注英语。”的概念。
才在老年大学上学时,有一同学也用汉字来标注英文单词,常常因为注音不准确而找老师帮他注音,老师考虑到他年纪大记不住,虽然反对,还是一边述说着不赞成的理由,一边帮助他标注上正确发音的汉字。面对我们这些特殊的学生,老师真的不得不“缴械投降”!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已经掌握了音标的人,也会偶用汉字标注一下,感觉有一个提示的作用。
袁老师非常反对用汉字来标注英文单词,前天在校正我们发音时,反复校正了几遍还是有人读不准时,袁老师只好在黑板上用汉字来订正那个单词的发音。
当袁老师不得不在黑板上把那个英文单词的注音“汉字”写上时,我们都笑了:呵呵,老师终于被我们“打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