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给儿书信 |
这篇文章是我给儿子写的信《写给一模考场上儿的信》被新浪的编辑老师推荐到新浪教育和新浪考试首页后,《升学指导报》的编辑留言,想以《一位母亲写给模考考场上儿子的信》做一个专题,后发表在《升学指导报》(2006年10月30日一版),编辑同时约我写一写给儿子写信后的收获和感受.根据这篇文章做成一个专访发在《升学指导报》同期第二版上.我在征得编辑的同意后,以专访的形式发在博客上.
恋恋秋叶作为一个高三学生的母亲,在与孩子沟通出现障碍的时候,开始以写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书信的情感化沟通特点,不但打开了曾经被阻碍的交流通道,而且还给孩子带来了学习的力量。
记者就此事专门采访了恋恋秋叶: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写信的?据说写信之前你与孩子交流障碍,你想没想到孩子可能会对这种交流方式不买账?
儿子高二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因为观念不同我和孩子战斗了一个假期,由于有关学习和教育的话题说得太多,七月底我家已经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一张嘴,儿子就摆手示意不让说,哪怕你还未说出一个字,已经没办法交流了,于是想到我可以尝试以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每天一封8月1 日儿子开学那天开始给他写信的。最初写信时心里也很忐忑,不知这样每天给儿子写一封信,究竟好不好,只怕每天说,言多必失,万一什么时候挫伤了他,该怎么办?很快我发现第一、二封信被儿子收藏起来了,慢慢地我感觉他每天都有在等我的信,每晚放学回来看着我似乎在问:妈妈,今天的信你写好了没有?好几次,我写信时去他房间拿信纸本却找不到,原来他带到学校去看了,哦,我感觉儿子很喜欢收到妈妈的信呀。后来甚至会直接问:“妈妈你写好了吗?”这时我知道我已经被孩子认同了。
记者:你每天都给孩子写信吗?在写信的频率上有什么讲究吗?
一开始是每天一封,后来怕过于频繁的唠叨造成孩子的感觉疲劳,于是有了话题才写。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频率。一封只写一个话题,只针对一个问题,如果内容太多,那么只能是泛泛而谈和面面而谈,不会有很好的效果,针对一个问题一次谈深谈透才能给孩子很深的印象。
记者:我们听说,信,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努力,更自信了,而且还改变了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意识与效果,你认为信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我的儿子是一个个性沉稳、不张扬的孩子,性格稳重而内敛。原来感觉不到时间压力,做事磨蹭慢慢悠悠,而且从不让我们过问学校的事情和学习的事情,考试情况更是从不提及对我们严密封锁,最不喜欢我们去学校见老师.
给儿子写信这段时间,他的变化特别大,更努力了,也更刻苦了,更阳光了,也更自信了.改变最明显是孩子的精神状态,振奋而昂扬,学习积极性极高,学习时间分秒必争,孩子早中晚在家里的时间很短,总能抽出时间来学习,如早上趁我做早餐的时间学习,午休前必抽出十分钟时间读书(别小看这“十分钟”,每天在安排的学习时间表外挤出几个这样的“十分钟“用来学习语文和英语效果非常好),晚上放学回来也能学习一小时左右,每次总是我们反复督促才肯休息。
可喜的是现在常常在饭桌上和我们聊起学校和班上的一些事情,知道家长很关心他的学习情况,每次考完就主动汇报。现在他无论是学习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安排得很紧奏、很有序。更可喜的是与他爸爸(父亲对儿子常常是“恨铁不成钢”,生活中很多父子之间都像刺猬一样相处,因为爱而相互靠近,因为“刺”而又远离)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友好而又和谐了,这更十七年来我最乐意见到的.
记者:你用书信改变了你的孩子。你一定对写信的意义比一般的家长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谈谈你对于“信”的内涵的理解好吗?希望这些内涵能给其它家长一些启示。
儿子是走读生,在家中我们早中晚都可以见面,有什么话都可以直接说,同时我还是经常的给儿子写信,我认为书信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书信,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绿衣天使。
首先,写信是一种很正规的交流方式.爸爸妈妈给孩子写信,代表着重视和信任,会让孩子感觉到一种平等和尊重,同时,“信”能充分的体现情感,能够从心灵上带给孩子一种感动,孩子可以在感动中得到激励,从而实现家长和孩子之间有效交流的目的。
其次,“信”可以弥补我们口才上的缺陷,因为我们与孩子谈话时,那怕你考虑得再全面再具体,谈话时也难免会有疏漏,一点小小的疏漏,就可能毁灭一次交流,即使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谈话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写信就可以把话题陈述得更周到更从容,就可以把交流的情感斟酌得更仔细,把语言设计得更柔和,这样孩子接受起来会更主动.
再者,“信”还能缓和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紧张气氛,高三的孩子生活在社会、学校、老师、家庭的多重压力下(家庭压力又包括除父母外的亲人们的“善意关心”)精神负担极重,有可能就是一个即将爆发的火药桶,家长在言语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及他们敏感的地方,书信的形式可以缓解与孩子的正面冲突。
更重要的是,“信”能够使我们将一个孩子放置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十二年的辛勤耕耘,现在他们要完成这人生中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旅程。面对铺天盖地的卷子,面对老师不停地讲授,面对高考的倒计时牌,并不是每次负出了努力就有如愿的收获,有时满怀希望可能得到的是失望,有时盼望着成功也许意外的失败,这时对自己是肯定或是否定?怎样重拾自尊?怎样重建自信?这时孩子会有起伏跌宕的心路历程,也是最需要我们家长支持和关心的时候,这时“信”能让我们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信”能让孩子感觉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成功与失败父母永远都会陪伴在他的身旁。
在我们的孩子面临这"人生第一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冷静镇定,更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用我们语言和智慧去抚平孩子心中的波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清孩子前进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心就是温馨的港湾,父母的怀抱是缓解压力的加油站.父母的关爱是一棵可以依靠可以遮挡风雨的大树;是一艘带他们穿越惊涛骇浪的巨轮;是一座无论什么时候回望都永远屹立在他们心中的山。
孩子感受到这一切就会感受到一种力量,而写信是让孩子感受到这一切的最好方式。书信,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绿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