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2009-05-24 16:05:12)
标签:

邓丽君

十亿个掌声

纪念邓丽君

君不再来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个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五月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里两场“邓丽君专场”却还是爆满,一千多元的门票早早售罄。

    如果不是好友买好票一再诚邀,我想我不会买“山寨”的账。我更愿意看到诚挚的纪念专场,却不喜欢开唱的人吹嘘自己“现今模仿邓丽君最像”,还把庄奴说过的一句“原音重现”作为大亮点大肆宣传,又说邓丽君的胞弟说她如何如何像等等。我想:除非她只想演一场罢了,在听了几十年的歌迷眼里心里,怎么可能“原音重现”?出门前,我在电话里对好友说:“一会儿咱们听得宽容些,做好心理准备,七成像就值回票价了。”

    言重了,只因对邓丽君,我有很特别的情感。(相信每一个她的歌迷都这样认为自己。年老的、年少的。。。)

    爸爸年轻时是邓丽君的“铁杆”歌迷,“带领”着妈妈也爱听。因此,我的胎教音乐不是莫扎特,而是邓丽君。爸爸曾经说过:“家里的音响设备一定要好,因为两个人,一个是邓丽君,一个是小小林。”小少女时期,我模仿“邓氏唱腔”似模似样。每次表演,爸爸妈妈听得如痴如醉~~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后来,开始接触繁多的音乐类型。逐渐觉得,模仿是一件令我厌恶的,一定要摆脱的事情。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调调,不喜欢老土的唱腔。我开始唱各种不同风格,拼命试图摆脱任何人在我心里演唱的痕迹。还时常参加比赛,成绩不错,也时常获奖。

    不久,在一次全省的歌唱比赛中,被一家唱片公司“发掘”了。经过一轮筛选之后,三个女孩被选出来,组成了一个组合。当时,发烧唱片已经从广东火速“烧”至全国。我们被通知要灌录发烧唱片——“怀念邓丽君情歌珍藏”。心里霎时有些茫然~~:“为什么不是原创歌?为什么不是时下最新的流行歌?我们能唱邓丽君?那,我还是需要学得很像?这样出唱片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呀,还是要做有个性的自己?学得像别人干嘛不直接买小邓专辑?对!坚决不要模仿任何人!”

    整个录制过程很新鲜,因为很小时只录过磁带,没进过那么大的录音棚录CD;

    整个录制过程时而压抑,因为并不是自己想像的,可以唱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监制不断通过耳机告诉我:“平和~!平淡些~!声音融合~!统一!你的合唱感觉哪去了?!!”前期,我每天听到的是这些;

    整个录制过程时而麻木,因为以我们从小在合唱团的专业训练经验,即兴加和声,一首歌即使八个声部,不用多少时间就可以较轻松完成。加上只要求整齐融合就可以,后期我们进度飞快;

    整个录制过程时而又充满期待和兴奋,这估计是虚荣心作祟,有时想着:很快就可以通知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去唱片店买碟啦~~!

    我们的录制很快接近尾声~~

    这天录音中途休息,我们乱玩乱唱,忽闻监制在外面冲着我们大喊:“谁?!刚才《独上西楼》是谁唱的?!”旁边的两位齐声说:“小林!”外面叽里咕噜了一会儿,监制的声音清晰地传进来:“唱得那么像邓丽君呀!?哈哈!这首改成带领唱的!小林,你来唱!”

    我心里咚了一下:终于可以不用合唱了。那,我可以有个性地演绎?可是,监制分明是因为刚才听到像邓丽君才叫我领唱的呀!

    “快!试一下!!”

    我情绪挣扎了的同时清了清嗓子,唱了几句。

    “停~!喷MIC了!不要那么有个性啊,声音太抢了,小姑娘。再来~!”

    我又开始~~

    “停~!不像刚才听到的。录发烧碟不用那么有感情啊!放平些~~有多平和放多平和,再来~”

    我又开始唱~~

    “好了,唱得不错,不过不是我们想要的。不用了,齐唱吧~”

    “等等~!我再来一次!”

    这次,我真的很认真仔细、努力地模仿起邓姐姐唱歌了。

    “好!这次好!就这样,开始录了啊~!”

    “等一下~~,我要酝酿一下。”我拼命地想两全其美的唱法:怎么可以过监制的关,又不是在模仿她~~

    。。。。。

    录完后,监制评价说:“开始乍一听好像,把我们都吓一跳。但你太不稳定了,保留吧。”

    几张专辑后,我知道,于我的个性,录发烧堞一点也不好玩,极压抑。

    最后,唱片出版了。我也如愿以偿地“通知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去唱片店买碟啦~~!”并且,我们的专辑因为声音未经任何电脑加工,原汁原味带来的真实质感和丰富多彩的和声受到好评。只是,我为自己“到喉不到肺”的演绎后悔不已。几次见到录音棚的老板、监制、员工都笑笑说:“我要重录”。当然,我后来也真的再不想录那些发烧唱片了。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后来的几年,我仍然反感模仿秀。奇怪的是,邓丽君似乎从未离开,她只是升华了。用粤语来说就是“上了神台“。

    每当听到谁说唱得多像邓丽君,我都不屑地说:“我认识唱得像的人多着呢,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唱得更像,只是好久不见了~~”并且补充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模仿她干嘛呢?她是神啊!你总有不完全像的部份吧?那些部份也许是你的个性和最大优点。但这一比,它们必定称为众矢之的,天大的缺点!何必为了做别人的影子而抹杀自己的个性呢?这个我很小就懂的道理和你分享啊!哈哈~~”多拽~!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回到开头说的,我就真的被好友拉到星海音乐厅,和这位超级“小邓迷”坐到了第一排,近距离欣赏起“十亿个掌声——永远的邓丽君音乐会”。开场前,我还不忘说:“如果你觉得歌曲旋律和歌词就足够享受就好,不要寄太高期望。特别是——她的声音让你如此难忘。”

    第一首唱完,我已觉察坐我旁边的这个人明白了我所说的话。因为他用低沉的声音,彷佛在喃喃自语轻声说:“我曾在香港看过她的演唱会。。念念不忘。很想再看。。。唉。。不可能再有。。。。。”我说:“声音有六、七成像呢,比我好!只是她表情、动作没有神韵。是不是我们要求太高了??”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习惯观察每场演唱会到场的观众。不时问“赠券还是自己买票?”、“觉得像吗?”。他们的答案还蛮一致“自己买票,早早订票。”、“还是有点像;不太像,但又还可以;算不错了,五、六成像;。。。。”我惊诧广州的观众何时变得如此宽容?要知道,这场演唱会为了不被冠以“山寨”之名,把票价抬到过千元,这可是广州!

    我开始怀疑自己小时候其实模仿得并不像,其实一点也不像!那张“十亿个掌声”的海报设计,怎么越看越像“以邓丽君的十亿个掌声,骗取十万个掌声再说。。”对不起!我又言重了~~。内行嘛,对包装手法太敏感。其实,我愿意更多人去开纪念专场,只是,那些模仿者可否不要个个都打着“目前模仿邓丽君最为相似”的旗号呢?还把庄奴老先生搬出来,说老人家评价“原音重现”。人家八十多岁高龄了,不敢说是听力多少有些下降,但也许只是勉为其难或鼓励的一句带过而已。

    忽然听到旁边走过的两位阿姨交谈:“有六成像就很不错,很难得了。”“我们也知道,只是忍不住要过来过过瘾!有一点像,就能勾起很多很多的回忆。。。” 

    这一刻,我不再纠结了,谢谢那位阿姨的一番话~~

    下半场开始,大屏幕播放邓丽君生前的片段。我惊诧:她好美!可是,君不再来!!泪水随之滑落~~

    我知道,以后每年的五月,还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有着打不开的情结,用各种的方式纪念她。

 

    昨夜无眠~

    竞听了一晚的邓丽君~~

    改用姜汤书里的一句话:“我们正老去,而她永远年轻~~”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君不再来——忆君录20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