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汪裕雄师

(2012-04-13 17:38:35)
标签:

杂谈

   怀念汪裕雄师

朱志荣

    3月20日黄昏6时,我敬爱的恩师汪裕雄教授在与病魔抗争了11年之后,不幸逝世了,享年75岁。听到这个噩耗时,我的悲痛涌上心头,无法自已。22日举行告别仪式和追悼会的时候,我正在浙江参加一个主题学术会议,本来三位主讲教授一位事先已经告假正在设法弥补,我一走就可能成为独角戏,而事先预定的由浙江到广州开会的机票又不能改签,我为此很纠结,试图赶去芜湖告别,送他最后一程,最终未能如愿,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师母朱月生老师曾说,朱志荣多年来跟家里人是一样的。一想到这句话,就让我更加愧疚。

    他最初发现癌症是在11年前,我当时正在韩国讲课一年,回来后去芜湖看他,并且以我父亲癌症手术成功的事例安慰他,他很高兴!11年来他数度赴广州治病,也数度来上海治病,都很积极乐观!后来,我常常通过电话与他交谈,包括他在合肥和广州的儿女那里。他先后来上海求医数次,我在上海见过他两次。去世前一个月的2月20日,我去合肥安医附二院看他的时候,他正呼吸困难,与病魔搏击,表情很痛苦。师母朱月生老师和他们的儿子汪延夫妇,都在尽力照顾。裕雄师认出我后,在痛苦中还抱怨我不该过来,即使那样气喘吁吁还幽默地对我说了一句“高情厚意”。现在,这一切只能永久地珍藏在我的记忆中了。他曾经多次跟我说,病愈后要好好改写《审美意象学》等,而今终成遗憾!

    我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美学的指导老师主要是汪裕雄教授和王明居教授,从此以后他们便是我的终身导师。我与裕雄师结缘至今已有31年。这些天来,我的脑海里一直浮动着裕雄师坚毅而慈祥的音容,流利而飘逸的字迹,反思着他的意象研究。   

    裕雄师对学术是那样的认真和虔诚,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一生。曾经有一位八二级的学弟对我说,有一次,裕雄师和他们一起参加劳动,突然间天上下起了大雨,大家都飞跑去躲雨,而裕雄师却在雨中与一位同学严肃地讨论学术问题,旁若无雨。以我多年对裕雄师的了解,他一定会这样做的。

   对于学业,他一直秉持虚心谨慎、能者为师的态度。他不仅向祖保泉先生和郑震先生这样的师辈请教,还常常向同辈和青年学子请教他所不懂的问题。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常常向他同龄的李铮教授请教西方心理学史。文秉模教授为我们讲授德国古典哲学的时候,他和王明居教授作为我们的导师和我们一样坐在下面听课,认真地做笔记。据说潘德荣教授从德国学成归来后,给研究生讲授诠释学,他同样与硕士生一起,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而且坐在第一排。潘德荣教授曾经对我说,他竟然还同下一届的研究生一起听了第二遍,一次不漏!

    裕雄师本来主要研究外国文学,文革前考到复旦做文艺学的研究生,开始了他的文艺学、美学研究生涯。1980年,他去北师大参加了被誉为美学界黄埔一期的全国美学讲习班,从此专事美学研究。他从参编《美学基本原理》开始,先是研究审美心理,后来受到朱光潜先生的影响,主要研究审美意象,写出了《审美意象学》,再后来又受宗白华先生的启发,并立足于传统,从文化角度进行意象探源,于199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意象探源》出版后先后得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成果奖。就在他豪情满怀、准备继续大干一场、他研究宗白华的专著《艺境无涯》一书垂成之时,甲状腺癌开始袭扰他的身体,他从此只得告别心爱的学术。

    裕雄师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和他的学术思想将永远伴随着我,影响着我。我这些年提出“意象创构论”美学,在意象方面更多地受到了裕雄师的影响,而在创构论方面更多地受到了蒋孔阳先生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把他们的思想发扬光大,以告慰恩师的亡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