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常生活对做学问的启示(朱志荣)

(2010-12-19 04:50:30)
标签:

学问

叶子

蒜头

面条

营养

创造性

杂谈

分类: 《人在旅途》随笔

                 日常生活对做学问的启示

                                    朱志荣

                               一  种蒜

上个月我见几个蒜头发芽,就找一个塑料盆,在外面挖点土把它种起来,以备下面条的时候掐几个叶子,改善一下口味。没几天,那蒜头里长出了郁郁葱葱、精神抖擞的叶子来,我掐了几根叶子,大大地改善了我面条的口味。我很开心,期待它继续长出又肥又大的蒜叶子来。

第二次长出来的叶子,看起来已经瘦弱了不少,明显地不如第一次了,但依然可爱。我继续掐来放在面条碗里,吃起来还是挺香的。第三次长出来的叶子就变得非常非常细了,已经不能满足我吃面条的需要了。再后来的叶子逐渐枯黄,没精打采,我不忍心再去掐它了。

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从种蒜中获得了治学的启示。

蒜苗第一次生出长势喜人的蒜叶,是由于它从蒜头这个母体里带来了足够的营养基础,加之新弄来的土里肥料的营养也很充足,所以长势自然很好。第二次它的老本被吃掉不少了,自然就差一些,后面就愈来愈缺乏营养,所以长得愈来愈差。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做学问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学生从学校学习多年,从老师那里得到很丰厚的基础,加之若干年的积累,刚写论文时基础丰厚,在导师的指导下,写出的毕业论文是可以像模像样的。到后来积累用得差不多了,就需要继续不断地积学以充电,而不能只进不出。因此,我们做学问要增广见闻,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看书,不断地勤奋思考,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的见解有新的营养,新的活力,从而不断地产生创造性的思想。

二 叠衣服

前些天在洗衣房洗衣服,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立教授在那里把烘干的衣服折叠起来,她折叠得又快又好,让我叹为观止。那么平整、那么规则,周边的线条也都是那么笔直,完全像是机器叠出来的,我这么大岁数还没有见过衣服能折叠得这么精致的。我情不自禁地加以赞颂,问她怎么会叠得这么好?王老师笑笑说:“叠衣服也是要有训练的,从来不做当然不行。”在全部衣服叠好后,她听到我还在夸奖她叠得这么好,并且自惭形秽,她又说了一句:“你们心思不在上面。”

我回到公寓还在想着王老师叠得那么整齐的衣服和她说的话。她对于叠衣服所强调的用心和训练这两点,做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想做出精品,必须要用心思,必须全心全意,所以常常有所谓书呆子在日常生活中闹出的多种笑话,有所谓心不在焉的教授废寝忘食的各类传说。因为他们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全身心地投入,心无旁骛,才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因此,做好任何事情,尤其是学问,心思要在上面。同时,基本功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喜欢走捷径,一些研究生做学问也不喜欢多训练,不愿意踏踏实实地花苦功夫,这显然是不行的。任何卓绝的能力都是要通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的。

当然,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叠衣服,天赋依然是很重要的。王老师衣服能叠那么好,一定有她心灵手巧的天赋,像我这样小脑中枢不发达的人,就不可能学到那种境界。就像是鹅蛋经过孵化可以变成小鹅,而鹅卵石则无论怎么努力地孵化,也不能变成小鹅。我们现在有的人不管有没有治学能力,看到人家拿个博士学位,好像别人能拿的自己就一定能拿。其实也许你在其他方面也许比别人要强十倍、百倍,但是你在该专业你肯定不如别人,为什么别人行你就肯定行呢?争这个强,好这个胜,甚至因妒忌而千方百计地去诋毁别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