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的旅途中(朱志荣)
(2010-08-08 03:46: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在旅途》随笔 |
来美国的旅途中
朱志荣
不知道是今年来美国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的缘故,还是由于世博会的缘故,今年到芝加哥的机票价格特别贵。签证以前不敢买,6月18日面签,到拿到签过证的护照再订机票,单程已经是9000元了,美联航对于J1签证可以优惠一点,也到了8300元。7月28日下午,我前往浦东机场去乘美联航从上海飞往芝加哥的UA836航班。由于担心过关时间紧张,我提前三个半小时到达浦东机场,想不到托运行李和海关检查都特别顺利。进去以后,西南大学的杜世洪教授已经早早地在75号门那里候机了,不久,厦门大学的曲天夫教授到了,厦门大学的张明志夫妇及他们的儿子随后也到了。只有时晓丽教授大家风范,沉着冷静,只提前半个小时到场,此前我们都替她着急,结果却是无惊无险。我这是第一次到美国,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现在这么多人一起同行,心里踏实多了。
坐在我左边位置的是一位留学生小帅哥。一眼看上去,这位小帅哥神情气度就象是在美国生活的。起初我以为他是美籍华人的子女,一问才知道他来自南昌,姓田,今年19岁。正在佛罗里达理工学院读本科。过去的一年是他大学一年级,家里给了他两万美金。他说他的家庭很普通,从现在开始二年级了,他准备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两万美金可能是他家里能力的最大限度了,但我知道这只是他在美国读本科费用的一半,佛罗里达理工学院作为著名的私立大学,全美排名在130左右,很不错了,仅学费就要将近3万美金,可能他还有些奖学金。我估计他选择这所学校也跟该校可能给他一些奖学金有关。
小田是三年前16岁、高中的时候作为交换学生到美国的。我想到这个年龄在国内还是受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疼爱撒娇的年龄,觉得他真是不容易,就问他刚来的时候是一个人吗?会孤独、伤心吗?他说他家境一般化,只能一个人来,家里人没有能力送他到美国。他说,刚来的时候,语言听不懂,很着急。我问他会有人欺负他吗?他说有时候会有同学欺负,但总体上这些同学是善良的。他认为美国人的思想相对简单些,欺负你是表面的,熟悉了,会帮助你。我问他,有委屈是不是跟家里说?他说:跟家里说有什么用?那只能让他们担心,他们也没有办法帮助你。
真是个好孩子!我对他说:“你真了不起!我很佩服你!”
小田还告诉我,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为交换生来美国读中学,总体上是会有很大收获的,但是如果高中毕业再回国去参加高考,由于没有得到应试训练,就根本没有能力跟同学比了,会考得很差。而如果在美国本科毕业,回国做研究生还是很受欢迎的。他的一位学长本科毕业要去清华读研究生,就受到欢迎。而且小田认为,美国的学生做作业时不可能抄袭、作弊、造假的,这样的学习对于能力特别创造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我很赞同他的观点,近年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与国内和一些亚洲航空公司的空姐不同,美联航的飞机上都是一些中年乘务员,有白人,有黑人,当然还有华裔,甚至藏族人,可能是考虑到为各类国际旅客服务。小田热情地告诉我,美国的乘务员都是年纪大的,他还发表评论说,年纪大一些会照顾人。在后来的几天生活里,我感到美国人做事确实很细心、很敬业,心气很平和。当然我也觉得中国航空公司年轻漂亮的空姐也是很敬业、很细心、很和蔼的。我估计这可能跟薪水有关。国内薪水普遍低,乘务员的薪水相对较高,于是众美女趋之若鹜,竞相应聘空姐,航空公司也想以此吸引乘客。空姐自己还可以藉此结识各类成功人士,钓个金龟婿什么的。而空姐说到底也就是飞机上的服务员,其工作性质和薪水在美国未必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出现了相貌平平的“空姨”、“空叔”的情形。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客机,这种感受和揣度是不是正确还需要核实。
有时候乘务员说话我不太明白,小田就向我解释。他还告诉我,跟美国人说话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们,声音不要太大。美国人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认为这是粗鲁的表现。吃饭时嘴巴里有食物时不能讲话,不能站起来夹菜,需要时让别人递过来。切牛排要用刀切成小块再吃,刀放在盘子上要轻一些,不能弄出响声。离席上厕所,或者接电话时,要说“Excuse
坐在我右边隔着过道的是一对年届6旬的夫妇。女主人先是让我帮她填I—94表,因为都是英文,她看不懂。她对我说,她女儿在芝加哥硕士毕业后做会计,让他们夫妇去帮忙带孩子。她的女婿在那里读物理专业,不知道是博士马上要毕业了还是博士后快要结束了,我记不清了。她女婿正联系到北京大学做副教授,应聘通过了,可能明年要回国了。她还说她女儿原来在国内的同学同事做注册会计师的,现在在上海年薪也有百万了,她女儿回国也会很好的。言下之意,她女儿女婿在哪边发展得好就会在哪边发展。我赞同这种想法。国内过去在去留问题上卡得比较紧,导致有的人出国以后觉得机会非常难得,即使发展得不太好也不愿意回国。现在国内发展得明显比过去好得多,在去留问题上也更宽松些,很多人如果在国内有用武之地,也是愿意回国发展的。这也有利于推动国内更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到了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以后,我们排着长长的队等待边检,由于那几架客机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乘客,机场开电瓶车的要大家让路,不断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谢谢!”的中国话,把大家给逗笑了。随后出来等候在国内已经预定好的到香槟的Lex(长途巴士)。车上只有一位司机,卖票、检票全是他。两地间的路况比我们以前的路好,但不如我们各地新建的高速公路,从这可见出美国作为高速公路的先驱和楷模的特点,以及他们不奢侈浪费、东西能用就用的好习惯,当然也可以从中见出我们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