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盘棋(草稿)
(2010-02-14 21:18: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在旅途》随笔 |
人生这盘棋(草稿)
朱志荣
人生的经验是需要一生积累的,人生的智慧也是在生活中激活的。转眼也快到了知天命之年,人生虽然乏善可陈,但已经经历了不少,即使不长记性,也能明白一点皮毛的道理,虽然人生大局已定,但活得明白一点总比糊涂好。我所明白的一点道理就是:人生在空间上要走大棋,在时间上要耐心,一切慢慢来。
小时候,我母亲被派到乡下供销店,那是一个计划经济时代,肥皂、布匹等一切都要凭票供应。我和弟弟因家中无人,只得跟母亲一起下乡。大约6、7岁的时候,店旁边当地买了一台旧机器新开一个米加工厂,那时开柴油机的就是专业技术员了,当地人称他们是“机器匠”,大概是根据传统的百工为匠编出来的名称。从外面请来的机器匠姓董,当地又派了两个年轻人跟他学徒。当时的机器匠不仅要会开,而且要会修,否则一旦机器坏了,方圆百里找不到人修。一如过去青藏公路上开汽车的也得会修理一样。两位年轻人中一位姓周的很用功,潜心学艺,学得很好。另一位不太愿意用功学,在开票收费。这种学技术的差事,在农村是可遇不可求的。小周明明知道那种开票不规范,是一笔糊涂账,有利可图,却从不跟另一位计较,只是一心学自己的技术。后来董师傅走了,再后来机器坏了,两位徒弟回家了。不久农村开始大搞机械化,小周有了用武之地,不仅会开抽水机、开手扶拖拉机等,还会修理,很受当地人的尊重,那时我在城里街上常常见到他开着拖拉机。我从小有时听到大人们的议论,当时懵懵懂懂,长大了渐渐明白一些做人要抓关键,要抓大放小的道理。
读博士的时候,同学盛行下围棋,跟王坤同住一室,当时王坤、陈引驰和张方等都下得很好。后学者除我之外还有彭玉平、黄昌勇、张国安等。我下得比较差,常常输给彭玉平,与黄昌勇时有输赢。张方说:“谜语:谜面是‘朱志荣下围棋’,打一个孔子的学生名,谜底是‘宰我’。”比我更差的是张国安,张国安责己很严,常常下错了一个棋子,就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有时候我都不忍心吃他的棋子。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输就输了呗!我围棋虽然下得不好,至今差不多有15年几乎不下了,但是我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要走大棋,在广大的空间里占一席之地,切不可为蝇头小利与人搏杀,那样得不偿失。从下棋的高手那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下棋要走大棋,人生也要走大棋。
其实治学也需要抓住重点。蒋孔阳先生1993年7月6日给我的信中说做学问要“攻其主要,夺其帅旗”,就是要抓住重点。
在空间上,人生就是马拉松,跑到终点才知道自己的名次,中间慢一点,或者跌一跤,其实并不重要,要经得起挫折。要沉得住气,形势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会有一些激励自己的东西,要有耐力,坚持到终点。
我在为人处事方面颇为迟钝,能明白人生要走大棋,要耐心生活,也感到庆幸。当然知易行难,明白容易,做到很不容易,而对我来说,知道总比不知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