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现代通俗文学研究

(2009-03-15 10:37:10)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在旅途》随笔

我的现代通俗文学研究

朱志荣

我的现代通俗文学研究是从苏州大学开始的。在1995年去苏州大学工作以前,我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受正统思想影响,是有偏见的,那是一种无知的偏见,因为并没有好好阅读过这些作品,更没有认真思考过。博士毕业前夕,有一位同学送我一套金庸小说,当时诸事不顺,没有心思带走,也没有心思去读。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阅读鲁迅的小说和杂文,虽然那时不一定很理解,整个初中读了不少鲁迅的作品。到大学时代,还几乎把《鲁迅全集》都看了一遍(其中书信和日记是跳着读的)。青少年时代的我深受鲁迅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

当然,初中时代我也阅读过一些通俗作品,包括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我父亲解放前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喜欢买书、藏书。记得当时读过的普及本有古典文艺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的一些书,如《诸葛亮》、《史记故事选》等,古典小说则读过绣像本《三国志演义》、《西游记》、《四游记》和“三言”“二拍”等。另外还有一个叫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单行本《四签名》、《血字的研究》、《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而对鸳鸯蝴蝶派、礼拜六等作家的知识还是仅限于书本上的批判言论。

但是直到1995年去苏州工作,文学院安排我做博士后研究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其实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是可以抛除偏见的。于是开始找范伯群先生的书看,找相关研究论文看,并且开始阅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作品。

阅读作品一直是我力图重视的一个方面。我虽然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爱好文艺学、美学,但一直试图重视具体作品,并且时常写一些作品分析的文章。我一直觉得高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具体作品研究成高空头理论,而从事具体的文学研究的人也需要从理论上将研究文学的具体观点加以深化和提升。

从事现代通俗文学研究时我开始阅读一批现代通俗文学作品。我读李涵秋的一些作品时,发现他除了偶尔涉及一些因果报应外,与新文学的一些作品似乎并无多大区别。当然我对通俗文学作品读得还很不够。

1995年的时候,苏州市图书馆的古籍部还在相王弄。当时那里有一位叫陈巍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便利。1996年夏天,我整个夏天都在那里看资料。那时看解放前通俗期刊和书的人很少,馆里没有特别的规定。我把他们馆藏的解放前通俗杂志和一些通俗小说都挨个浏览了。那年天气很热,当时还没有空调。陈老师把办公室里的立式电扇对着我,我很感动。陈巍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据说现在硕博士生中想看现代通俗期刊的人很多,苏州市图书馆已经严格控制了。

当时由于我刚刚接触现代通俗文学,加之用功不多,也常常发生一些误解。比如我看到有的通俗杂志上有“舍予”的短文,以为是老舍所作。范伯群先生告诉我,该“舍予”不是老舍,而是别人。诸如此类的细节,范先生指出过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