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微笑( 汪平)

(2008-11-03 16:55:50)
标签:

杂谈

 

永远的微笑

                                           汪平

 

10月26日晚,一阵太平常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漫不经心地拿起听筒,却想不到电波传递给我的是一个惊人的噩耗:我的学生方岚已在前天离我们走了!

十天前,我曾去医院看过她,已经知道她的情形,但是,心里并没想过这一天会在何时到来,更准确地说是不愿意去想。孰知老天无情,这黑色的时刻会来得那么快!

任何一个见过方岚的人,都无法忘记她那灿烂的鲜花般的微笑。如果以为这只是她的性格,那就错了。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可怕的命运时,有谁还能让微笑仍然那么自然地保留在自己脸上?

还看得少吗?方岚无法比拟的那些大人物,曾经叱咤风云、颐指气使于一时,最后却难免摇尾乞怜于死神。但是我们的方岚,始终一脸微笑,甚至令人更觉灿烂。她告我她的病情,娓娓道来,跟说别人的事似的,却不知她的听众的心在隐隐作痛。不但如此,她还跟她的健康的同学一样,向我请教她的学位论文,规划答辩事务。当此时,我强迫自己像对其他学生一样地继续对她指导论文,但心里却在惊奇:我面前的这个娇小、稚嫩的女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宽广的胸怀和巨大的毅力!

自得病以来,她尽量照样学习、工作。在写作论文的同时,继续去吴江调查方言,不方便吃东西,就带个锅自己做。坚强的毅力使医生的话幸而没有言中,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获得了硕士学位。

她多次说她喜欢做老师。我相信她会是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就凭那真诚的微笑。我可以想得出她会怎样轻松地站在讲台上,温婉地向学生们讲授中国语文,把孩子们带进无比绮丽美妙的汉语言文学殿堂。

她曾在病后有返乡之行,之后她发给我一张在家乡山中的留影,那甜美的微笑从互联网传过来,永远留在我的电脑里,也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接着,传来检查一切正常的消息。谁不为她高兴呢?尽管关切的人们会在内心深处闪过一丝担忧:真发生奇迹了吗?但我们谁都不愿意说出来,谁都愿意帮她编织新的梦,期待她早日走上她钟爱的三尺讲坛。

她高高兴兴地去了葡萄牙访问,回国后,又高高兴兴地告诉我出访的见闻,尽管那时她体内的毒细胞已开始新一轮的罪恶进攻。我完全没法说,当初是否应该让她出访。也许不出访,情况不会那么糟;但是,如果终于难免不测,葡萄牙之行不是对她最好的慰藉?

即使在复发之后,她还向我要求吴江方言的整理工作,这让我为难:我不忍给她任务,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但我更不忍拒绝她的要求,在这样更特殊的微笑面前。

27岁,一个多么美丽、可以充填多少憧憬的年龄!我想不通,那么旺盛的生命,怎么就说没就没了呢?怎么能这样呢?谁那么残酷,竟忍心伸出恶魔般的手,把她带走了。当教师,一个最纯洁、最起码的要求,还不能让她满足吗?

她母亲流着泪告诉我,方岚这孩子是最乖的,可能就因为太乖了,才……我只有点头。

我是唯物论者,不相信冥冥之中会有什么神秘的主宰者。但是,我们确实要面对大自然的操弄,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人都显得那么渺小,哪怕他曾如何不可一世,主宰人类,最终也不免一抔黄土!“好人有好报”,善良的人们都这么说,我也衷心期待如此。但是,那个不知谁何的操弄者却常常弄错,我们对此真无能为力。

写到这里,我心中浮现出一百年前的李叔同先生,中国首位引进西方艺术教育的开拓者。这位聪明绝顶的学者,在事业的巅峰期毅然悬崖撒手,潜心向佛,成为一代佛学大师。在他圆寂之前,写下的绝笔是“悲欣交集”。多少他的崇拜者无法理解这一行动。我不信佛,更不打算在这里宣扬佛法。但是,我却觉得自己和弘一大师更加心灵相通了。

面对方岚,我深深感到自己是一个幸运者,我实在应该感谢上苍,对我手下留情,过了甲子之年,还让我继续进行着对年轻学子的指导。

在方岚面前,任何蝇营狗苟、争名夺利的行为都显得那么可笑,每一个有这样行为的人都应该感到羞惭,他们辜负和亵渎了他们幸运地得到的生命。

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家范缜曾把人们的不同命运比作花瓣的随风飘落,有飘在锦垫的,也有飘在沟壑的。

我应该清楚自己的命运,我是飘落在平静幽远小溪上的花瓣。虽没有高居庙堂之上供人膜拜,也没有霎时转入沟底。我应该十分庆幸了。我该尽量恬淡,像方岚那样微笑着看待面前的大千世界。回忆几十年(对方岚来说,这已十分漫长)人生,我实在做得很不够。但是,如果我还能幸运地在小溪漂流,我希望自己能多少做得好一些。我祈愿得到方岚的鼓励,虽然说起来我是她的老师。

方岚的照片在我面前,我想象她正看我写文章,那微笑更加美丽,亘古永存。

 

 

2008年10月30日

于还读书庐

朱志荣附记:

方岚是我大学同学的女儿,苏州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现代汉语专业硕士生,学业未竞,因患癌症前几天不幸去世。本文作者汪平先生是她的导师,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学科带头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