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越校园纪事(系列连载7)
(2008-07-05 18:11:26)
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文学 |
北越校园纪事(系列连载7草稿)
陈衡走了以后,初一的语文教师空缺了一个。人们看到张渊之那么用功,校长也很崇拜他手上的那本发黄的《康熙字典》,认定他有水平,就让他开始教初一。在课堂上,他结合自己在大学课本里自学来的知识,把课上得绘声绘色。后来在大学课堂上课的生动精彩,与同事滔滔不绝的雄辩,都是这个时候训练出来的。
有了这个基础,王桂花渐渐地年龄也大了,加上三哥王有权的撮合,王桂花父母也不再反对他们的婚事了。1976年8月,在暑假的防震岁月里,婚事办得极简单,买了2元钱的水果糖,4包“西湖”牌香烟,1斤老白干白酒,在学校食堂里炒了几个菜,请几个还在附近同事热闹了三个小时,就两个人就钻进了自己搭的象狗窝一样的防震棚里了。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洞房!同事在外面要他们老实交代,这洞房两个人到底一起钻了多长时间了?他们也不搭理。就在新婚的当月,王桂花就开始停经受孕了,从此,张渊之兴奋得差不多哼了一年的《我们都是神枪手》的歌曲,自娱自乐。10个月以后,他们的大儿子呱呱坠地。
到1977年10月,看到高考的消息,张渊之欣喜若狂,积极报名,第一志愿就报了北大,到12月15日参加考试。考后王桂花问他考得怎样,他一个劲地抱怨考试科目不合理:“学中文就考中文,考那数学、地理干什么?”而且他还怪考语文都考简单的小儿科,不考中国文学史。王桂花还安慰了他几句:“儿子小,让咱念还没有空念呢!”结果出来后,包括王桂花谁也没有看到成绩,总之是没有录取。张渊之说是因为家庭成分问题。王桂花一直怀疑是张渊之偏科,又是初中毕业,数学、地理考分太差。但她不问,也不说。张渊之那么爱面子,不管是不是,他都会暴跳如雷的。
隔了不到半年,到了1978年高考又开始了,他觉得这样考下去,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于是,在苦思冥想了几天以后,作出了一个让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决定,直接以同等学力考研究生,报考东北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专业。一直看重他、相信他的王桂花听了他的决定以后,都觉得他是“天方夜谭”,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可东北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不认为是天方夜谭。原来这几年张渊之痴迷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和音韵、训诂之类的书,没有白看,笔记没有白做,就连以群主编的《文学基本原理》也派上了用场,东北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充分认可他的苦干精神和基础。结果,当别人收到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张渊之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这象一个神话,王桂花拿着录取通知书正面、反面看了几遍,又把信封拿来左看右看看了几遍,惊喜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转。他们家的二儿子估计就是在那几天怀上的。
从此以后,王桂花对张渊之真正开始了个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