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老师自己要学会看文章
朱志荣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初中,说是作文不好,老是受到老师的训斥,要我帮助看看看,提点意见。我看了孩子的几本被老师批改过的日记,发现这孩子笔调轻松活泼,细节描写很传神,对话写得很精彩,拟人化的方式不少用得也很巧妙,而且有时还能做到妙语连珠。当然他也确实有些半通不通的句子、动宾搭配不当的句子和错别字等,但他总是被语文老师横加指责,常常不及格,得不到鼓励。这大概是不符合所谓的“总—分—总”一类的中学八股吧。我就在想,不少有文学才华的学生就是在这类的训斥中扼杀了创作才情的萌芽。中小学的作文要因势利导,而不能削足适履。
由此我想到一些期刊和出版社的编辑。有的编辑刚刚毕业没有几年,就忙着按照自己的文笔习惯把论文或书稿全部改成自己的笔调,包括一些大家的稿子,还引以为豪。你如果告诉他们编辑的原则是“可改可不改的一定不改”,还不以为然:“不改要我编辑干什么?”把“编辑”两字误看成是“导师”两字。
据说王安忆若干年前虽然已经是著名作家,但因为没有文凭而感到遗憾,重要的是社会通常看重这个,于是她想考一个自学考试的学历,当然,她考的是中文专业。为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鼓舞自己继续考下去,她决定先考写作,考后自己感觉也好。结果只有60来分,从此她决定不再考了。我相信阅卷教师对她的大作一定没有看出味儿来。无独有偶,我的同乡、《秋菊打官司》的作者陈源斌在发表了几篇小说、有一定影响后,在电大读书,本来对写作课很自信,结果写作考试不及格,从此结束了电大的学习。
我想说的是,无论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还是编辑和大学的写作老师,自己一定要学会看文章,否则会颠倒黑白、误人子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