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纪行之湖北省博(一)陶瓷篇

标签:
人文博物馆纪行湖北陶瓷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花边红陶盆虎子青瓷莲花 |
分类: 耳目 |
每到一地,博物馆是我的最爱。在那里可以与进行古人心灵的交流。
湖北行已经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匆匆而来,只华灯初上后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乘车走了一遍三镇。这一次,给自己留了半天的自由时间,到湖北省博一观,领略荆楚文化的精髓。
摄影器材与技术水平有限,文物知识有限,只是喜欢给自己留一点记忆。
花边红陶盆,出土于枝江市枝城北遗址,属于城背溪文化。器高16.5,口径34.6厘米,泥制红褐陶,口沿折成21个花瓣状,器身内外均施红陶瓷衣,外部并饰浅绳纹。俯视有点太阳的效果,不知道是否长江流域古人所追求的。
东汉年间的陶壶,看似褐色的低温铅釉陶。陶壶上的小兽不知道是象熊一样坐着的金钱豹还是长有金钱豹花纹的熊。
青瓷虎子,不记得是三国还是两晋时期的了,符合这一时期南方窑器浑圆饱满、模仿动物的造型特征。虎子的器形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一说是男性的溺器,一说是盥洗器。
青瓷人灯,可能与上面的虎子同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这种莲花尊胎体较厚重,质地较粗松,追求华丽装饰和立体效果,器形雄放挺拔,通常为北方瓷器。
古人的酒具,里面的器皿是“壶”,盛酒;外面的器皿为“鉴”,在鉴中注入热水,可以烫酒。仿青铜器的缶与鉴。
白釉双龙耳瓶,应该是隋唐年间的物件。通常这种器形常见于唐三彩。
仿哥窑的青瓷,只是开片之间的金丝铁线不够明显。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湖北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出土钟祥市郢靖王墓,器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足部饰仰覆莲纹。所谓“四爱”,是四幅图来分别表现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算是古人的附庸风雅了。
元青花本就是稀罕的物件,这件器皿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更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