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考:黎民百姓

(2007-06-20 17:45:37)
标签:

感悟

考证

黎民

百姓

异同

分类: 心眉
抽空,读书,思考,记一些碎片。
 
现代汉语词典对“黎民”的解释是书面语言的百姓;对“百姓”的解释是人民。而从两个词的来源考证,“黎民”与“百姓”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先说“黎民”。远古时代,中国境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的氏族和部落。中部地区先后为从西部迁徙而来的炎帝族和黄帝族;东方的古居民被称为“夷族”;北方、西方的古居民统称为“狄族”、“戎族”;南方的古居民则统称为“蛮族”。蛮族中最早进入中部地区的是其中的“九黎族”,其首领便是曾经与炎帝、黄帝征战的蚩尤。九黎族一度将炎帝族驱逐至涿鹿,而后,炎帝族联手黄帝族在涿鹿大败蚩尤,九黎族一部分被迫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后建黎国。黄帝族日渐兴盛,在阶级社会开始以后,逐渐成为贵族,即奴隶主;黄帝族与黎族冲突不断,黎族被俘获后便成为奴隶,称“黎民”。
 
再说“百姓”。未能找到“百姓”二字的来源。单从字义来看,百姓取百个姓氏之义。国语晋语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其中十四人共得十二姓。说明在远古时期,得姓,是建立氏族体系的大事。可以看出,“姓”在当时的意义,远远不是今天的姓氏可以比拟的。因此,“百姓”指的是取得姓氏的人,是阶级社会的奴隶主。
 
舜治理天下时期,曾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养黎民。可以看出,“百姓”和“黎民”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百姓”可以受教育,而“黎民”则是耕种百谷。同时,也可以看出,早在舜的时期,已经有了阶级之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有感于先进
后一篇:几句闲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