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是缺斤短两的好

(2007-01-20 20:05:38)
分类: 口舌
吃惯了超市的零食,突然开始想念儿时街边的散装炒货。特别是花生,超市各种琳琅满目的品牌总觉得有点口重,没有记忆中原汁原味的香。上周某日下班途径楼下小卖部,看到那种炒得金黄甚至有点焦的颜色的花生,于是买了一些。回家后,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一边收看《身边》节目。
 
偏巧当日《身边》讲的便是炒货。很快,我便在电视上看到了与我买的一样炒得金黄甚至有点焦的颜色的花生。小贩的解说词也与楼下小卖部同出一辙,一是颜色深的原因是炒得火候问题,二是炒得焦黄的花生会更香。而《身边》揭密的结果是,那些颜色深的疑似炒焦的花生实际是陈年的花生掺杂其中,其中大多已经变质,有一种油哈味。我选择了五颗呈焦色的花生作了实验,三颗属于变质的,两颗依然能吃,只是味道没有浅色的香。
 
其他炒货也存在问题。糖炒栗子,香甜的味道来自于工业糖精,油光的外表来自于工业石蜡。具体的操作很简单,栗子或是先在糖精中浸泡或是一边炒一边加入糖精,最后一道工序便是以将石蜡或者蜡烛融化后,加入到炒锅中,为栗子“美容”。炒瓜子的猫腻在于通常瓜子只有八成熟,为的是压分量,原因时瓜子在炒熟时分量会减少。
 
原来对街边小贩处购买食品总是担心缺斤短两,在了解了这些内幕后,我才发现原来缺斤短两的小贩还是良心最好的。至少他们的方式方法还很直白,至少他们只是想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骗取相对高额的收益,至少他们没有让消费者付出金钱以外的其他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