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城市印象上海 |
分类: 心眉 |
在北京生活已经二十多年了。去过一些其他城市,发达的,不发达的,喧闹的,宁静的。我想我不属于很挑剔的人,很多城市都很喜欢,成都、珠海、中山、杭州...唯有上海,一直不喜欢。
初到上海的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街头的吴侬软语听起来似乎很有亲和力,可是那些话里的内容和措辞分明显示了上海人对于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的优势。连最简单的问路都往往在一种不平等的氛围中展开。留下了一些不美好的却又铭心的记忆。
九七年出差赴上海,任务是陪同泰国的一个团。更深层次地领教了上海人的待客之道。泰国团说,没关系,我们请你。再有便是出租车的宰人。据说这一现象在北京也有,只是我没有身受过。15元左右的车程,两辆出租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赴同一地点,打表,有上海人的一辆车费15元,没有上海人的一辆晚到10分钟,车费21元。
前些日子有幸再次踏入这个城市。较九七年更为现代化了。林立的高楼,浦江边的欧式建筑点缀在夜晚的灯火中,不经意间,仿佛置身于国外某都市。然而依然难以改变我的不喜欢。高架桥较北京复杂得多,从地面往上可以数到五层,桥墩很细,没有北京的桥墩的敦实感。众多高楼较北京楼宇的身材要细挑得多。看便算是好看了,却没有安全感,仿佛细腰的女子担心在风中舞断腰身一般。上海人的待客之道略有改善,却依然听不出热情来。唯一喜欢的便是上海杏花楼的小点心,价格不菲,但的确是精致可口。选择给久未联系的上海的朋友发了一个短信,告知,我在上海,避免对方在电话中为了见面或者不见面找些借口的尴尬。终未得到回复。
告别浦江边豪华的观景客房,匆匆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