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以不做什么

(2007-10-24 23:17: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让人不屑于谈论理想和进取。是老婆让我知道了那些文化名人,钱理群、王富仁、戴锦华,但最欣赏的还是老婆这篇BLOG的最后结语:“可以不做什么知识分子,可以从做人开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品行做起。”
还是多年以前听戴锦华的课,说到本雅明的选择,要做一个现代都市里的漫游者,而不是站在街垒之上,或者是加入到群众的洪流之中,本雅明称这样的角色为“文人”。老戴很激赏,愿意做这样的“文人”。我不知道本雅明原著中这个词的德文怎么说,但我觉得这翻译怪怪的。虽然老戴一直是我的偶像,可是从那时到现在我也很怀疑:“文人”这个在中国文化中有相当特定涵义的语词,怎么可能跟日尔曼民族的思想家的某个概念有相同的所指?
“知识分子”这个词在当下的语境中已经很臭了,虽然它曾经被赋予过崇高、悲壮、甚至辉煌的色彩。尽管汪晖所说的“批判的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还能激动人心。但知识分子的堕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还不仅仅是指那些大大小小依附于各种机构、学院,为了一己之利蝇营狗苟的知识分子。去年跑去凑热闹,到大连开了个现代文学的年会,里面当然有好人,钱理群,到哪儿一坐就是讨论问题,研究学问;吴晓东,从很细微处透出的淡定……但这毕竟少,遍地打滚的尽是些吃吃喝喝,拉帮结派,攀龙附凤的滥俗面孔。用王富仁精辟的话来说:“中国向来只有学术圈,哪有学术?”这种学术圈有什么好掺和的?!
不仅仅如此,堕落的也包括那些所谓的精英。前段时间闹得圈子里尽人皆知的“旷新年事件”,让人大跌眼镜。互联网是个好东西,随便能进人博克逛,逛完旷新年的,再逛孔庆东的……得出的感想就是:两个精英,以做知识分子自居,其实都没学好做人。剥下一身知识分子的皮,露出里面肮脏、龌龊的心。
其实这件事很严重。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中国的“文人”——我想,戴锦华是想和那样的知识分子相区别,所以找了个新词:本雅明的“文人”,可是她忘了这在中国是个更老的词,而且只有这个词才能涵盖这么些人,不是说“文人无行”、“无行文人”吗?我们哪里配称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文人,从来不缺乏才学、见识、情趣……缺的就是做“人”。李劼说他的导师钱谷融对他说,做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才、学、识。这是大知识分子说的话,也没说“人话”。
  所以你看思想界、学术圈里纷纷扰扰,山头林立,话语泛滥……可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大家都以一副自己真理在握的气概,指点江山,痛击论敌,……批来批去,就没把自己放进去反思反省一下。就这一点,远远不如老知识分子鲁迅,鲁迅说自己“不过是沾水黄蜂”,自救不暇……他不唬人。现而今的文人,在批别人的过程中伟大了自己,俨然成了“伟人”,其实,连“人”都不太像。因为他们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可以不做什么知识分子,可以从做人开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品行做起。
  这是这几天逛博克的感想,也算是自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