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舞让看台上的人都一振

2010年上海旅游节开始。每年这个盛大的节日都有花车大巡游亮相。这是我第二次去拍旅游节。冲动的理由是因为有很多老外。我们的孩子表演起来太成熟,一笑,都一样,全是老师教的皮笑肉不笑。我们成年人的表演太规矩,感觉不到狂欢的自由和奔放。我们太矜持了。没有老外,上海是狂欢不起来的。很辛苦办了一个节日,结果一点乐趣也没有。听说还有过一个说法:要不要提狂欢。我小的时候受过最多的教育是“要听话”,成年了又被教育“要把握‘度’”。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好像天生脑缺氧。一直辛苦,还心苦,我也要像老师经常说的那样告诉自己:这是不对的,每天“听话”和“把握度”,要死人的。日本人吃面要吃得呼呼响,表示好吃和礼貌,我们吃面这样吃,那是缺教养。什么是“度”?尊重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尊重探索,那才叫“度”。好像有人还为“度”写了书,不知深奥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女性,不管老少,清一色要减肥,看看人家老外什么身段,照样三点式,照样扭得快乐到家。看看人家老外什么年纪,没80也有70,照样盛装出场,还有18岁的表情和动作。这是什么“度”,按我们的标准,不是老不正经吗?但他们的快乐我们没有。他们是真情出演,我们是彪着在演。舞蹈的真谛没有了。歌唱的真谛没有了。我唱歌老走音,有人经常批评我,但是我很真心地说,你的歌发音很标准,但没有用心在唱。这是我不谦虚的典型表现。《中国达人秀》半决赛刘伟弹了钢琴,还唱了《爱的代价》,高晓松说,你比原唱还好。没有什么理由,就是因为刘伟是用心在唱。他用自己的心波动了别人的心弦。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还好舞之足蹈之已经成为艺术,不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人全部神经病。有话好好说嘛,干嘛这么冲动,没有个度。
今天发了很多老外的片子,其实,我真想发一组对比照(昨天就是这样计划去拍的),看看我们自己的表演是怎样的,想想旅游节还在继续,欢乐吧,算了。





我技术,我陶醉




一样盛装,同样欢乐




残疾人,很美

这身段,也很美

桑巴,永远的桑巴
他们为狂欢来


主持人的出场和再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