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视觉/图片十全河城市印象旅行 |
分类: 江苏影像 |
最近一年三次去苏州。第一次去,媒体记者采访我对苏州的印象,我说20多年没来了,没想到苏州这么漂亮,应该更多营销。第二次陪同学去,看了一些景点和金鸡湖,更感觉苏州古典中有现代,很有韵味。
这次再去,比较自由,在会议间歇走了著名的十全街,想不到拐到旁边的十全河(我查了一下,大概就是叫这个名字)——蛮有味道的河,一股扑鼻的臭气熏天,河水的颜色像柏油,抵扣了前两次的印象不算,还反攻倒算。
网上看到有记者报道,说是查看是否有市民还在倒污水。我一直相信,政府要做点事,没有做不成的。前不久上海市区禁止车辆按喇叭。一些人有意见,认为这很困难。上海人是比较“善于讲道理”的,两个男人上公交车后为一点小事吵,可以从起点站吵到重点站,都以为自己有理,都在振振有词,不大有小事糊涂大事清楚的味道。过去禁止行人乱穿马路的时候,上海人也为此而“讲道理”:马路上一辆车没有,穿不穿?站在那里傻等啊?现在这样的话不讲了。但是,不管是禁止乱穿马路,还是市区禁止按喇叭,真正的大道理没懂:一个规定,总有些缺陷,看上去可能不是十分地合理,但规定就是规定,不能有弹性,禁止乱穿马路是为了安全和交通畅通,禁止按喇叭是为了一个更优质的城市生活环境。遇到特殊情况,也不能违规。如果说,我开车看到路上有个老人一直站在那儿,想“嘟”一下提醒他,那么会出现两个问题:“嘟”一下的时间有多长?是零点一秒还是一秒?既然可以“嘟”一下,可不可以“嘟”两下三下?没底了,规定还有用?类似这样的规定,既有强制性,更是自我的道德约束。再难,也坚持,规矩总会形成,最终大家还是会表面地深刻地理解。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出国,去日本,打了一晚上桥牌,清晨五点多饿得不行,上街吃早点,那时候真叫一个人没有、一辆车没有,但看见一个老太太站在街沿上,因为斑马线的前面是红灯。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这样的问题:究竟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从哪个角度看?从哪个角度想?
苏州,一个金鸡湖都造出来了,为什么改造不了一条十全河?!在我看来,宁可不要一个金鸡湖,也要改造这条十全河。因为金鸡湖是GBT,十全河是民生。这是我的角度。
前一篇:【上海·恐龙时代过去了】
后一篇:【很喜欢苏州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