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舞蹈通史》[29]第五讲 第三章

(2012-09-25 08:31:52)
标签:

欧建平专业课讲义

杂谈

分类: 现代舞与现代芭蕾

西方舞蹈通史》[29]第五讲/第三章 芭蕾舞
《西方舞蹈通史》[29]第五讲 <wbr>第三章㈡ 名家青史<下
    泰奥菲勒·戈捷不仅是芭蕾剧作家和批评家,而且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头面人物和“为艺术而艺术”学派的创始人。他1811生于法国塔布,1872年卒于该国的纳伊,舞蹈方面曾受到意大利名家布拉西斯的启蒙。出于对浪漫芭蕾巨星格丽希的挚爱,他曾为这个时期的颠峰之作《吉赛尔》撰写了剧本。作为法国《新闻周刊》的评论家,他于19世纪30至40年代的巴黎,发表了大量影响深远的芭蕾评论,并对塔里奥妮、埃尔斯勒和格丽希这三位最灿烂的浪漫芭蕾女明星的成长、芭蕾观众的培养,乃至整个浪漫芭蕾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萨尔瓦多·维加诺1769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舞蹈世家,1821年卒于意大利的米兰。
    早年,他曾向当作曲家的叔父学习音乐,首次于罗马登台跳舞时扮演的却是女性角色,后又在法国芭蕾改革家诺维尔门下深造。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芭蕾舞剧,而在临终前,则一直出任米兰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团的编导大师,为“早期芭蕾”向“浪漫芭蕾”过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与众不同的是,萨尔瓦多·维加诺大多为自己编导的舞剧作曲,或改编他人的音乐。在编导上,他的独出心裁表现在,善于将节奏化的哑剧,有机地融入通常模仿性的手势和传统式的舞蹈,从而使整部作品与音乐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卡尔洛·勃拉齐斯1797年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878年卒于意大利的切尔诺比奥。
    卡尔洛·勃拉齐斯自幼随法国名师学舞,12岁登台亮相,随后于波尔多和巴黎走红,而在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则深受“情节芭蕾之父”诺维尔的影响。
    1816年开始,他先后在波尔多、巴黎和米兰跳舞,22岁开始为格鲁克、A.萨基尼、莫扎特等作曲家的歌剧编舞,1826年出任伦敦国王剧院的独舞演员兼编导,1837年则出任了米兰斯卡拉剧院舞蹈学校的校长。                               
图.丹麦学派芭蕾创始人:奥古斯特·布农维尔

    勃拉齐斯最大的贡献是为学院派芭蕾的美学原则和动作规范著书立说,代表作有《舞蹈教典》(1828),并为浪漫芭蕾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女明星,故被奉为“19世纪最重要的芭蕾教育家”。
    奥古斯特·布农维尔1805出生,1879年逝世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其父为常年工作于丹麦的法国芭蕾编导家。他自幼入丹麦皇家芭蕾舞团附属舞蹈学校学习,15岁毕业后加盟该团作舞者,后获奖学金赴巴黎,在芭蕾大师维斯特里门下深造,并加盟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成为法国浪漫芭蕾代表人物塔丽奥妮的得意舞伴。
    1830年,他返回哥本哈根,接替其父出任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团长和编导家,创作了大批芭蕾佳作。逝世后,他的代表作《仙女》(1836)、《拿波里》(1842)、《舞蹈学校》(1849)、《民间传说》(1854)、《柬扎诺的花节》(1858)、《远离丹麦》(1860)等代表作得到细心保存和复排上演,由此构成了丹麦流派芭蕾经典剧目中最重要的根基,并自1930年代的“布农维尔芭蕾艺术节”开始享誉国际舞坛。
    他在芭蕾史上的青史留名,还因其人品为同时代国际演艺圈的同行们所称颂。“活着的喜悦与美好”是布农维尔的芭蕾观,也是由他开创的丹麦流派芭蕾的两大特征。芭蕾对他而言,是“一种宗教,并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最优美,也最能提升人们的品格”。(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