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云南彝族舞蹈《踩云彩》(舞评)【7-7】
http://www.cnr.cn/minzu/mzfq1/200907/W020090717550954019644.jpg
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的丰富资源一如云南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取之不竭的文化土壤浸润着云南的艺术创作。《云南映象》、《天地之上》、《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艺术精品都曾以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向世界推介了彩云之南的古老和美丽。
例如,《云南映象》可以看作是当代云南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历史丰碑意义的作品。作品在各民间歌舞原型中体现民族的历史、信仰和情感,古朴、真挚的民族舞蹈语言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用神秘意象诠释着云南的历史久远和“天人合一”的古老文化精神。《丽水金沙》以旅游经济作为市场定位,在云南各民族民俗风情的奇异色彩中满足了那些远离城市生活的繁华与浮躁、倾心于山野之风的游客,获得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印象·丽江》的艺术成就可看作是对剧场的突围。在美丽的丽江古城之畔,神圣的玉龙雪山脚下,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纵马驰骋的马帮、神秘肃穆的东巴、热烈豪放的酒歌、雷动山谷的鼓声、虔诚庄严的祈福连接起云南山地民族的历史时空,响彻云霄的歌舞和祝福洋溢着纯净与圣洁。
云南民族舞蹈创作的丰硕成果有赖于云南独一无二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些成功之作或以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取胜,或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原始巫术精神作为原点,引发人们对古老民族和异域风情的心驰神往,树立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品牌。但在这创作的繁华景象后,与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愈发多元的文化品格和开放的创作观念相比,云南近几年的民族舞蹈创作正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作品审美取向的单一、单薄。许多编导常常自得于舞蹈素材的信手拈来,丰富的民族舞蹈元素并没有强力带动舞蹈创作思维方式的开拓。偏于注重对民族舞蹈素材与风格的提炼和表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古朴奇特,却缺乏对现实精神的关注和表达。
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可以有《踩云彩》以彝族舞蹈动律“踩荞”的单纯美化传达彝族姑娘的风情之韵;有《祭鼓》的“人鼓合一”激荡着少数民族原始生命的冲动;有《心跳火把节》中对彝家男女爱情小景的细腻描绘;也可以有《孔雀舞》游弋在“孔雀”与“孔雀舞者”之间的浪漫意境。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只依赖神秘与奇异获得生命力,更不能只依赖于以素材和风格取胜,还要将舞蹈的艺术形态融汇在民族文化的当代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纵观中外艺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现象或经典作品,无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和现实状态,甚至引导着文化前进的方向。从贝多芬的钢琴曲《革命》到邓肯的现代舞《马赛曲》,从老舍的《茶馆》到曹禺的《雷雨》,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表达出的对社会的感悟、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力量同样蕴含在这样的文化品味中,实现自己的艺术格调。
面对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的撞击中不断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形态与精神风貌,我们该用舞蹈讲述怎样的一个云南?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舞蹈连接起云南民族历史与现实的天空?{彝族舞蹈介绍第一部分文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