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现代芭蕾舞剧《婚礼》、《春之祭》

(2009-11-26 15:34:34)
标签:

杂谈

分类: 现代舞与现代芭蕾

介绍现代芭蕾舞剧《婚礼》、《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与舞蹈:婚礼、春之祭

《 婚礼》Les Noces
  尼金斯基的妹妹尼金斯卡编舞的《婚礼》。
    作曲家在朴质的音乐中加入了独唱和合唱,几乎就是由最简单原始的俄罗斯民歌衍化出来的;舞剧的布景和服装也配合了音乐的风格而从简单中透出一种纯朴的美 --新娘简陋的闺房可说是家徒壁,只有一扇窗子,而新娘和她的女伴们都只穿白衫黑裙;新郎的家也是一样,他和他的男朋友们也是清一色的衬衫灰裤。他们的双亲都是普通村民,而婚礼的进行也只是人们唱着民歌,大家跳着民间舞蹈而已。
    然而,这个舞剧不论在音乐、歌唱或者舞蹈方面,都可以把你深深的吸住,因为在音乐和舞蹈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感情!
    据史特拉文斯基的自述,《婚礼》是一个由典型的俄罗斯婚礼习俗所贯穿的组曲,而它们的来源则是传统的俄罗斯教会音乐。当佳吉列夫于1915年在瑞士第一次听到作曲家在钢琴上为他弹奏这个舞剧的时候,被激动得泪流满面,宣称「这将是我们芭蕾舞团最美丽而最俄国的创造」,作曲家在感动之余,就把这个作品奉献给她。
  舞剧分为四场。
    第一场是《为新娘祝福》(Benediction of the Bride),新娘在出嫁之前正在哭泣  ,因为媒人来说亲而她就要离开父母了;她的女伴们安慰她,并且替她解开发辫,梳了一个新娘的发型,她们载歌载舞为新娘祝福,而新娘则始终愁眉不展。她们的舞蹈整齐而特别,最突出的一段是每个人身子微倾,把头枕成一条直线  。据说尼金斯卡对这个造型的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坚持八个人的十六只眼睛必需形成一条垂直线、每个人跃起时高度必需一致等,而她的这些要求也在1966年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重排《婚礼》时付诸实施,一时令团员们谈虎色变,但是也令这个舞剧成为该团的「戏宝」。顺便提一句,英国芭蕾舞元老法洛瓦 (Ninette de Valois) 就曾在尼金斯卡指导下担任过女主角,所以在俄罗斯芭蕾舞团之外,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婚礼》是最正宗和权威的了 。
    第二场是《为新郎祝福》(Benediction of the Bridegroom),新郎的父母因为儿子将接受另一个人的爱而觉得难过,但新郎和他的朋友们则请求父母为他祝福。男士们的舞蹈比较激烈,但同样十分简朴,在舞蹈中,合唱唱出了众人的心情,大家请求神佑新郎的幸福。
    第三场是《新娘离开父母的家》(Departure of the Bride),此时新娘默默无声,女伴们为新娘祝福,而母亲则依依难舍,声声要「我的小宝贝草草回来」。
    最后一场《婚宴》(The Weddidng Feast) 篇幅最长,舞蹈也最精彩,尤其伴郎的舞蹈更十分精彩,大家跳啊跳啊,音乐和舞蹈把感情推向高潮,最后新娘的母亲把女儿交给女婿,歌声唱出了她的心声:「女婿啊,我把她嘱托给你了!」
    《婚礼》于1923年六月在巴黎首次上演,  但是由于她走在时代的前面而并不太成功 ,但是大小说家韦尔斯(H.G. Wells, 1866-1946)却对之大为赞赏,公开表示:「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婚礼》更有趣、新鲜、富于娱乐性和令人兴奋的芭蕾!」可见它确是有它的特点 。

介绍现代芭蕾舞剧《婚礼》、《春之祭》新古典芭蕾舞剧《春之祭》 
    《春之祭》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
    尼金斯基芭蕾舞团在西方造成的最大震撼是首次演出了史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春之祭》,它的编舞者就是尼金斯基。

关于《春之祭》的音乐和演出
    它的故事很简单:
    第一幕是原始部落在年老的领袖指导下跳着拜祭地球的舞蹈;
    在第二幕中,一个处女被选择为祭礼的牺牲,最后她在激烈的舞蹈中力竭而死。舞剧的高潮是这场死亡之舞,舞蹈不论在动作上和感情上的狂暴程度都是芭蕾舞史上前所未见,因此在初演时使鼓噪中的观众惊骸莫名而居然全场肃静,奠定了这个舞剧在历史上的地位。
    据史特拉文斯基自己所述,他在写作《火鸟》的时候已经在梦想着要写一首描述非基督教式的拜神和以处女为牺牲的宗教仪式的音乐,他尤其被那个想象中的场面-处女狂舞至力竭倒地而死-的激烈节奏所吸引。但是此时他写了《彼得鲁斯卡》,而佳吉列夫却正为尼金斯基的事情而烦恼,于是《春之祭》一直到1913年才面世。期间佳吉列夫为了安抚他,带他随团到布达佩斯、伦敦和维也纳,同时又答应扩充乐队,「

把最大的乐队给你,演出你的新作品」。于是,史特拉文斯基写出了他最巨型的作品,其音量之庞大以及节奏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
介绍现代芭蕾舞剧《婚礼》、《春之祭》    尼金斯基在听到了音乐的钢琴谱以后,就根据作曲家的想法设计了与传统芭蕾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步法。他以既不急促又几乎不成规矩的舞蹈,创造了一种近乎野蛮的气氛,除了最后被选为牺牲的处女之外,整个芭蕾舞剧几乎以群舞为主,而群舞者们似乎被土地吸住似地并不整齐地舞蹈,而是在台上不按图案形式踏着沉重的步子;他们还一反芭蕾舞往往是足尖向外的姿势而是足尖向内,而且身体向内转圈;由于音乐是复节奏的,于是尼金斯基把一部分人跳得缓慢沉着、另外一部分人则舞得轻松快捷,把音乐中的对位手法用舞蹈形象化地表象出来;此外,舞蹈的设计象征性多于感情化,而且由于音乐的要求,舞蹈也必需如同钟表一样准确。
    这个舞剧是如此难跳,以致舞蹈员往往弄不清楚音乐的节奏而需要尼琴斯基大声叫喊打拍子,于是全长大约半小时的芭蕾舞剧一共排练了一百二十次方才上演,而它一共才在巴黎和伦敦演出了六场!
    《春之祭》首演时音乐才开始就引起了观众的不安,而当序奏后帷幕拉开时,台下就起了骚动。史特拉文斯基在回忆中说,他当时十分气愤,「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听到我的音乐就大声抗议,别的作曲家的音乐也很新,但是他们都被接受了,为什么他们竟如此呢?」这次演出闹得几乎不可收拾,不过以后的演出就不再出现这种情况,大概观众也被那异常的感情和原始的美所吸引了。
    《春之祭》完全算得上是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的一场革命。正因为如此,该剧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香榭里榭大街巴黎剧院首演时, 曾引起了一场大骚动,遭到了口哨、嘘声、议论声,甚至恶意凌辱的侵袭。
    而在音乐家和乐师们中间,引起的震动则比一场地震还要剧烈。面对如此带有冲突的和弦、调性与节奏的音乐,有人表示赞同(以拉威尔为其代表),有人试图仿效(普罗柯菲耶夫便是一例),也有人不置可否,而更多的音乐家是一种竭力反抗的态度。就连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就此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
介绍现代芭蕾舞剧《婚礼》、《春之祭》   这部在当时被视为“洪水猛兽”的 《春之祭》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呢?
    1930年4月该剧在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下由费城管弦乐团演出后,许多人对这“稀奇古怪”的音乐改变了看法,评论界也作了较为公正客观的评论。
  《春之祭》原本是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佳吉列夫说服了斯特拉文斯基,把它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
    尽管如此,这部作品通常还是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演奏的。 本曲的总谱完成于1913年3月。福金编的舞蹈都是很美的,尼金斯基在他的熏陶下长成,居然编成了如此一个风格全然不一样的舞剧,大概也是令观众吃惊的原因,当然音乐的不同凡响也是主要的因素。可以这样说,《春之祭》的不按常规开创了现代舞,而它的不以个别舞蹈明星为号召而以群舞为主也为芭蕾舞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在《 春之祭》之后,芭蕾舞更为精简了,群舞的地位更重要了,芭蕾舞的步法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这些都为二十世纪芭蕾走上现代化开拓了道路,而迈出这一步的正是尼金斯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