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现代芭蕾编导大师:威廉·福赛斯

(2009-10-22 12:31:19)
标签:

杂谈

分类: 现代舞与现代芭蕾

美国现代芭蕾编导大师----威廉·福赛斯   
    威廉·福赛斯是美国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另一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49年生于纽约,
    1971年在纽约加盟乔弗雷芭蕾舞团,
    1973年前往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跳舞,并同时开始创作,
    1976年编导的处女作《乌尔里奇特》和《达芙妮丝与克洛埃》可谓一鸣惊人。由此,在该团赢得驻团编导职位,并推出了一系列作品:
    《加里略的梦》(1978)、
    《事件》、
    《俄耳甫斯》、《时光的循环》(以前均为1979),更迸发出随后贯穿了他整个舞蹈生涯的那种随时标新立异和让人防不胜防的巨大原创能力。
    1980年,羽毛丰满的他离开了斯图加特,在欧洲各地开始了为期四年的自由身编舞生涯。
    1984年,他同时出任了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编导,并于五年后兼任该团的行政经理的要职,开始在更高的层面上创作-管理齐头并进,被誉为“欧洲当代芭蕾的神童”。
    作为新一代的编导家,福赛斯对流行文化可谓情有独钟,先后推出的经典作品中,有不少重头节目均属于此类,如:《爱之歌》(1979)、
            《说声再见》(1980)、
            《走》(1983)、
            《人工制品》(1984)等等。
    1984年,他创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舞步作文》。

    在《舞步作文》舞蹈中,“软度”和“开度”出色的女演员成了福赛斯手中搓揉自如的橡皮泥,其关节腔中的活动范围通过夸张、延伸、扭曲、紧张等各种方式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四肢在剧烈的扭动和变形中由恐惧达到了绝望甚至癫狂,爆发力和脚尖技术趋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而整个肢体的表现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结果是在最古典的芭蕾语汇中,开掘出了最新鲜的可能性来。

    在演出方式上,作品《舞步作文》再次嘲弄了传统的清规戒律:舞者们时而一本正经地手舞足蹈,时而又因突如其来的音乐中断而走下舞台。这种貌似偶然的“解构”与为所欲为的“重构”等当代的演出方式,对于当代芭蕾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可谓又一次严峻的挑战。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种前卫主义的实验和挑战对于当代文化的推进,要远远超过“浪漫”和“古典”芭蕾的唯美主义陶冶和愉悦。
    《多少悬在半空中》是1987年5月30日,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又一力作。
    1986年,他为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巨星S.吉扬量身创作了发聋振聩、撼人心魄的力作《多少悬在半空中》,这个作品以此起彼伏的舞台调度、交叉错落的队形穿插、心神不定的肢体表情和变幻莫测的动作方向,更有吉扬特有的那种超极限的肢体动作。言简意赅地点出了这样一个主题:
    在物质生活日趋于富足却日益缺乏安全感的今天,当代人即使是脚踏在地面上,心,也多少是悬在半空中的。
    舞蹈中,类似轧钢厂里的那种金属撞击迸发出来的刺耳声音,代表着当代社会强大的张力和快速的节奏,以某种摧枯拉朽式的强制性,肢解和重铸着舞者与观众双方的灵魂、肉体和神经。
    这种作品虽然主体严肃,甚至气氛压抑,但其超强度的动作张力依然备受各地观众欢迎,更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澳大利亚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很多著名芭团的保留剧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