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log.edu.cn/user2/25045/upload/20056191962.jpg(转载)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演员是前苏联莫斯科大剧院的主演——乌兰诺娃。
嘉琳娜·乌兰诺娃是俄罗斯第一位首席芭蕾舞女舞蹈家、人民演员、她在记录大剧院芭蕾舞团的一些影片中的表演,对于促进全世界对芭蕾舞的兴趣起了很大作用,被认为是俄罗斯芭蕾舞学派的化身!
乌兰诺娃1910年1月10日生于圣彼得堡,是玛丽亚剧院(现国立基洛夫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舞蹈演员S·乌里扬诺夫和M·罗曼诺娃的女儿。1919~1928年在列宁格勒舞蹈学校学习,师从A.Y.瓦加诺娃。毕业后先后在基洛夫歌剧院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担任主要演员。她的表演富于诗意,刻画人物细腻,且技艺超群,这使她的舞蹈技术、戏剧表演、动作造型水乳交融。她的艺术,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代表剧目有《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吉赛尔》、《天鹅之死》等。她的《天鹅之死》、与《吉赛尔》被公认为是她的悲剧艺术顶峰。曾多次担任重大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主席。
1954年11月,中国为迎接十月革命节的到来,邀请了前苏联莫斯科大剧院的六台不同节目在天桥剧场等场地演出。其中乌兰诺娃就是作为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主角来到中国,这也是芭蕾艺术第一次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天鹅湖》也就是从那时起成为中国常演不衰的芭蕾剧目。
只要提起乌兰诺娃,爱好艺术的人们,总会在心中升起一种亲切美好的感觉。她的名字已化为芭蕾艺术辉煌时期的一个象征。她曾经访问过中国,并把优美的舞姿留给了中国观众。
原先并不想跳舞
乌兰诺娃1910年1月8日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个芭蕾世家,母亲罗曼诺娃是一位芭蕾演员,父亲乌兰诺夫是芭蕾导演和舞台监督。父母起初并没有想让乌兰诺娃也成为专业舞蹈演员。但母亲后来发现,女儿在童年表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她的动作轻松灵巧,对一切美的事物特别敏感,对音乐尤其偏爱。
乌兰诺娃进入了基洛夫剧院附属芭蕾学校,但那羞怯的天性在各方面都妨碍着她,在课堂上不好意思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被老师叫起来,常常默默地站着,垂着头,暗暗流泪。她知道父母非常爱自己这个独生女儿,但教育太严格了,有时“甚至是残酷的”。不过她还是在舞蹈学校呆了下来。
1926年的一天,乌兰诺娃的母亲去观赏学生演出的《护身符》,由一群女生扮演的一群“星火”在满台飞舞,其中有一个女孩的造型特别吸引人,表演很有***。她突然发现,原来这就是自己年方十六的女儿!母亲终于发现了女儿具有的非凡潜能。
乌兰诺娃很快转到瓦冈诺娃的班上,向俄国最杰出的女子芭蕾教育家学习。乌兰诺娃体质很弱,几乎所有的常见病都得过。瓦冈诺娃也感觉到了乌兰诺娃体质柔弱,她帮助乌兰诺娃平衡发展整个形体的造型,使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说没有瓦冈诺娃,就没有以芭蕾而闻名世界的乌兰诺娃!
乌兰诺娃的成功也离不开她的父母。母亲一丝不苟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女儿。她的父亲从不教她跳舞,可是他顺口提出的意见,往往一下子就能叫人记住。父亲也从不吻她,有时偶然走过,会轻轻揪一下她的头发或是拽一下她的耳朵,这就使她明显地觉察到他的极大的温存。
并不顺心的感情生活
芭蕾演员的艺术生命是短暂的,可是乌兰诺娃却毫不逊色地跳到了50岁。1928年她在基洛夫剧院演出了毕业剧目《仙女们》;1960年在莫斯科大剧院又跳了《仙女们》。这是她最后一场演出。就在她蜚声天下时,却从舞台上退下来了,当了一名舞蹈教师。作为一名女性,她经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命运考验。
在她的书橱里,可以看到全套的《航空与宇宙》杂志,这与她最早的个人情感生活密不可分。但是一场空难夺走了她的初恋情人(一位飞行员)。后来她与前苏联第一代戏剧大师扎瓦茨基共同生活,两人相差16岁,爱好各异,后来终于分手。她曾与不少才貌双全的“芭蕾王子”相遇,竟没找到一个可以作为生活伴侣的。
五十年代后期,乌兰诺娃与莫斯科大剧院的舞美大师伦金结婚,并一同赴欧美巡回演出,这成为乌兰诺娃爱情生活中的高峰。伦金于1974年谢世,之后乌兰诺娃过了近25年的单身生活,直至去世。使她内心隐隐作痛的还有:先后合作过的男舞伴,由于超负荷的体力消耗,一个个先她而去。她的养女也在60岁时去世,对她都是沉重的打击。
“永久秘密”的笔记本
乌兰诺娃还有一个“永久的秘密”。她有一本绿色人造革封面的笔记本,早在刚从学校毕业时就开始使用。这个笔记本用了70年。可是乌兰诺娃宣称,这不是日记,在她一生中,从来就不记日记。她笔记中据说只是详细记载了何时何地跳了什么舞,舞伴是谁,可就是不肯说出最后一篇记的是什么,她搪塞道,正在记录一些对她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诗篇。这些诗篇都是别人特地献给她的,这些诗句充满了爱的情感。
有人当面问乌兰诺娃,难道过去和将来,都没有人读到她的这些笔记吗?乌兰诺娃肯定地说:“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可能读到,它们将伴随我一起死去。”她最终没有保留自己的档案,因为她不喜欢别人干预她个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