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舞蹈艺术与文化 |
第一支华尔兹舞曲是在1770年出现的,
1775年传入巴黎,但过了一段时间才变得很流行,
1813年Byron先生谴责华尔兹舞是不贞洁的,1816年华尔兹才被英格兰人所接受,但对华尔兹的争论远没有停止。1833年,Celbart小姐出版了一本名为“Good
Behavior”的书,据书上她称华尔兹是“一种少女跳的过于放纵的舞蹈”(尽管当时已允许已婚女士跳华尔兹)。
节拍:3/4
节奏:每小节有3拍。第一拍为重拍,二、三拍为弱拍。
速度:每分钟59-60小节。
风格:舞步种类很少,没有很多花样。在快速旋转的舞步中,和谐的融入反身、摆动、倾斜、升降等技巧,使舞姿显得更加轻快流畅、热烈兴奋,得到大家欢迎。因此作为国际标准舞四个基本舞种的附加舞种而保留下来。
//
上面谈了两种摩登舞, 下面再谈谈拉丁舞.
谈拉丁舞就不能不谈舞厅伦巴和国标伦巴.有学过国标伦巴的舞友曾见过舞厅伦巴,
惊呼舞厅出现了新的流行舞蹈, 其实他不知道这就是交谊舞中的伦巴.
造成他这个误解的原因就是,
舞厅伦巴与国标伦巴无论风格步子完全不同!
舞厅伦巴,其步子与其说是伦巴,
不如说是一种变化的类似北京平四的步子. 其胯部动作与其说是扭胯,
不如说是扭腰肢.而国标伦巴的步子几乎跟普通人走路的脚位没什么两样,
其表现力主要在胯部的摆动. 从步子来看,
国标伦巴就是简单的向前走向后走或向旁走,
但其胯部的摆动使其即使走一个简单的走步都充满了力度和美感.
而这种胯部基本功的难以学习使其吓退了很多普通舞者. 舞厅伦巴则不然,
其步子虽然也有所谓的胯摆动 , 其实只要你腰肢软一点, 很容易就摆出胯,
而其舞步又很花哨, 看起来很热闹的样子. 但其韵味差了很多,
更多的是民间喜庆的味道.由上又引出了国标舞与交谊舞的第三个特点区别:
国标舞的表现力重在那些基本功, 无论是摩登舞还是拉丁舞,
一个基本功扎实的舞者所跳出的最简单的步子都充满了美感和表现力,
而交谊舞的表现力主要表现在外在的花样上.
前面谈了这么多,
最后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谈谈国标与交谊舞的表现方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近年来, 有很多交谊舞爱好者开始学习国标舞,
跳舞厅恰恰的也开始学习国标恰恰的步子.
然而,他们很多人忽视了国标与交谊舞的鲜明风格区别.
许多人错误的用交谊舞的方式去诠释国标步子, 造成表面看是跳国标,
实际风格还是交谊舞风格的状况.
比如一个国标恰恰或伦巴的扇步.女士在扇步打开时,
脸的朝向代表了完全两种风格. 相当一些熟练交谊舞者在跳这个国标步子时,
脸部都转向自己手的方向, 表现一种好象孔雀开屏时展示的效果.
这是完全不正确的, 不正确的原因是错误理解了国标舞.
国标舞是男女舞伴关系的诠释, 其目的完全是演示两个舞者的关系,
每一个国标舞动作与其说是给别人表演,不如说是给自己的舞伴表演.
即使有些步子是向观众展示的, 也是两个舞伴同时向观众展示,
展示的目的也是展示自己和舞伴的关系. 就象上述的扇步,
国标拉丁舞者跳时, 或者脸只看着舞伴(我眼里只有你),
表现一种完全的与舞伴的关系. 或者先看舞伴, 再向前看观众, 意思是: 瞧,
我和我的舞伴关系是这样的.
这样的脸朝向展示的是舞者与舞伴或亲密或俏皮或埋怨的关系.
而脸转向自己手的方向更多的给人以舞者自己在个人表现,
与舞伴的关系是冷漠甚至是漠不相关的感觉.
由上又引出了国标舞与交谊舞的第四个特点区别:
国标舞重在表达舞者与舞伴的关系,
而交谊舞这方面的意味要淡的多.
近年来, 随着跳舞的人越来越多, 业余舞者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众多业余交谊舞者开始学习国标舞, 这篇小文章,
希望对舞蹈爱好者们跨入国标舞领域有所帮助。
//
对于初学者来说,前期的学习是学好国标舞的关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个时期是基本功的练习阶段。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我对学习国际标准舞总结了“四要原则”。
首先,要掌握基本步伐。这是学习的基础。
其次,要学会数音乐节拍,掌握节奏变化,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乐感。这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再次,要搞清脚型,这是学习的关键。
最后,要进行各部分的分解练习,直至熟练,这是一气呵成、举一反三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练习者过于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对于每个舞种门类基本概念的学习,认为只要能熟练掌握舞步便大功告成,其实熟练一个舞蹈在全部的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这其中的四分之一或是五分之一的时间。学会一种舞蹈并不困难,而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达到顶峰却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另一方面,有些人往往过于注重书面知识的学习,同时有些书本的内容比较教条,缺乏实践的过程,这是学舞的大忌。“实践出真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希望以上所讲的能对热爱国际标准舞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