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钱湖渔村——前堰头村

(2017-11-03 10:31:48)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http://s11/mw690/001mv9nAzy7fvN6cgd48a&690


http://s4/mw690/001mv9nAzy7fvN7Zlpp23&690


 东钱湖,自古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其献尽溢美之词。作为宁波人,无数次光顾,也无数次向外人推介东钱湖。不过,,多数人只知环湖几处名胜,少有访问自然村落者。不久前,为寻访宁波老底子河埠头,经人指引,来到了东钱湖边的前堰头村。

http://s2/mw690/001mv9nAzy7fvNIEN2x01&690


http://s12/mw690/001mv9nAzy7fvNbsHF18b&690

 前堰头村,地处东钱湖东北角,背山面湖。因村中有沟通湖与河的古堰,故名前堰头村。虽西邻雅戈尔动物园、东接比华利豪华别墅区,却浑然一副原生态聚居模样。多次探访,甚至夜宿,走家串户,摸巷寻弄,聊天闲谈。不由感叹,这里几乎是东钱湖仅存的几个渔村之一了。“最后的渔村”这个称谓概括了前堰头村的目前处境。

http://s13/mw690/001mv9nAzy7fvNfPZ2kfc&690

 村落民居衔尾相接,呈长条型自东向西漫延散落,家家泊船,户户枕水。


http://s2/mw690/001mv9nAzy7fvNhmJcB41&690

 村民的日常生活,十分有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http://s15/mw690/001mv9nAzy7fvNk67cW6e&690

 一天的生活,必定是自浆洗声开始的。邻水的居家,各家建有河埠头。天蒙蒙亮,女主人们开始一天的洗刷,捣衣声此起彼伏。男主人会端着饭碗来到河埠头,或蹲或站,与邻家人聊几句闲话。

http://s15/mw690/001mv9nAzy7fvNlyYwu2e&690

http://s12/mw690/001mv9nAzy7fvNmCQ3N0b&690

 勤快的男人会赶着日出时分,解开系绳,把船荡开去,撒几网。船是木制的,平底,长不过三五米。行船依仗竹篙,足见湖底不会太深。也有偷偷安装电动推进器的,因为上面查的紧,不敢乱来。

http://s13/mw690/001mv9nAzy7fvNnQEigfc&690

http://s9/mw690/001mv9nAzy7fvNqXBuod8&690

 本村人生活安逸,有一个词,叫慵懒,很贴切。留居的中老年人偏多,村里有老年活动室。白天等孩子们上学去了,便宁静一片,几无声响。村口原是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晒场,现变成了停车场。本村人靠多余的房屋出租,足可应付生活开支。倒是外来打工者在村中租住,行色匆匆,牵儿带女,为村里添了几许噪杂。


http://s6/mw690/001mv9nAzy7fvNsOcOpb5&690

http://s11/mw690/001mv9nAzy7fvNugezE5a&690

 最温馨的要数傍晚时分。我访问过的几户本村中年家庭,几乎都一样的生活节奏。大约下午四点过后,男人们会放下手里的闲事,撑船出去,离自家河埠头三五十米处停船撒网捕捞,女人们一边在河埠头洗这洗那,一边用余光瞄一眼自家男人的存在。等船回河埠头,男人扔下几条鱼呀虾的,女人则取来闷声不响洗干净,进屋准备晚餐的小菜。


http://s11/mw690/001mv9nAzy7fvNvvY7gca&690

http://s9/mw690/001mv9nAzy7fvNwDEAE68&690

 村落背山面湖,占尽了山光水色,景色十分迷人。日出、日落时分,村前湖面仿佛硕大的调色板,魔幻一般的神奇。渔船点缀其间,水鸟展翅竞逐,炊烟袅袅,捣衣声声,相映成趣,绝对原生态。


http://s1/mw690/001mv9nAzy7fvNxNJmMe0&690

http://s13/mw690/001mv9nAzy7fvNyZ7Ji6c&690

 当然,此处并非世外桃源。宁波城市的扩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已经步步相逼、打破村里宁静的生活状态。村东比华利别墅区的矗起,以富豪姿态,击碎了村民们自古养成的安逸,变得自卑起来,年轻一代纷纷到城里买房。拆迁的消息,真真假假,让村民们风声鹤唳、提心吊胆。走在村巷中,满目“拆”字,逼得人心神不宁。


http://s16/mw690/001mv9nAzy7fvNCDVRd0f&690

http://s9/mw690/001mv9nAzy7fvNEcTJm18&690

 大拆大建,曾经让多少人后悔不已。如前堰头村这样的村落,无论其村落实体、生活习俗,还是人文、自然资源,不可多得、不可再生,其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人文价值,岂一个“拆”字所能替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湖春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