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2006-08-29 15:35:35)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喀纳斯,因传说中的湖怪而扬名天下。如果剔除猎奇心理,到喀纳斯去走一走,必定会有惊异的感觉,因为那里是一块圣洁之地。喀纳斯,地处新疆的最北端。如果把中国版图看成报晓雄鸡的形象,那么,喀纳斯是雄鸡尾巴上那根最绚丽的羽毛。

喀纳斯的秋色是最美的。去喀纳斯欣赏秋色,最佳时机是每年的9月中旬,最迟不要晚于924日。如若过早,就看不到缤纷的色彩;倘若过晚,大雪封山,是另一副冬的模样了。去年920日,我去了喀纳斯。据此前半月才从那里回来的朋友说,真是悔恨去得太早,虽说已有秋意,但枫叶尚未全红,白桦树叶还没有黄透,枉走一趟。

从乌鲁木齐坐飞机到阿拉泰,再转车夜宿布尔津。次日一早坐车进山,大约午后便可到达喀纳斯。中餐在路边新疆风味十足的小店解决。山外暑气为未退,山中已有凉意。说是小饭店,其实炉置在外边,饭桌也摆在外边。羊肉烧饭是仅有的食物,香气扑鼻,没人会拒绝。天上飘下雪花,赢得露天众食者大呼小叫。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转过山角,最先入目的是喀纳斯河。那水的颜色我没法比喻,清水?浊水?透明?碧蓝?都不是。到过九寨沟的人,能想象得出那是什么模样。说它是流动的玉,很多人都会接受。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反正喀纳斯河水绝不止一种、两种颜色。那水,配上河岸两边五彩的秋叶。真是绝景!河流弯弯,美丽的水潭一个接一个,“卧龙潭”、“月亮湾”等连名字也十分优美。山道弯弯,车走走停停,人痴痴呆呆。一路前行,到傍晚才到新辟的山庄。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山庄用时髦的话说,是原生态的。原木搭就,进出走的是原木铺的路。稍差一点的是蒙古包。不远便是当地人的小木屋。晚上那个冷啊,是事前没想到的。同伴把所带的衣服全部穿上了,有的同时穿了两件衬衣两件短体恤。女士则更绝,把采购来准备送人的维族披巾裹得全身都是。原本不喝酒的男女居然也抿两口高度白酒御寒。次日起来交流昨晚“抗寒”经历,竟然多数是在卫生间度过的,因为那里有浴霸可以取暖。奇特的体验。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喀纳斯地区世代居住着图瓦人,是蒙古人的分支,现仅存200多人。图瓦人以打猎为业,性格彪悍,女性勤劳持家,男性大多不善言辞。因地处高寒,加上人人嗜烈酒,生殖能力和生育质量下降,总人口数量减少。在喀纳斯访问图瓦人居住地会让人生出许多思考来。因文化形态论而出名的汤因比,对文化产生、发展、衰落有过著名的论断,“文化是在与自然的挑战中生成”。图瓦人作为蒙古人的一支,在喀纳斯高寒地区世代生存,靠的是独特的民族文化。

醉人的喀纳斯之秋(1)

    随着现代化的渗透,还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狩猎受到限制,图瓦人赖以生存的主业被剥夺了,过去的米酒不再纯了,总人口的急剧下降,危及到图瓦人的传承。到图瓦人居住的小木屋去访问,出面接待的却是汉人,他们利用图瓦人的单纯与木讷,反客为主谈价论钱,甚至推销起烤全羊来。图瓦人有自己的器乐,听起来悠扬、古典,不知那音乐还能传多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