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无道杂感 |
在创作上,我喜欢以一种远距离静观的方式记录,不太善于直接描绘我的当下生活。也许当生活其中,我总是迟钝或模糊的。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看得更清楚一些。所以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后,才用一种记忆的方式去触摸我曾经的生活。
2000、高原风景:在高原呆了五年中,没有认真画过一张关于高原的作品,而是满怀激情地抒写着我对都市文明的眷恋与批判。《高原风景》系列作品是2000年当我离开高原后才开始创作的。高原的天总是蓝的,但空气却是让人窒息的。高原从来就不是文学家和政治需要而讴歌动人景观。这个系列作品是我对那段生活的一个记忆!(在长达4年的调离申请被拒后,我“三不要”离开阿坝师专,脱离国家体制,开始了游民般的无业生活。)
2001、漂浮:离开高原回到都市,前一两年中,始终很惶恐,总觉得这不是自己的生活,很不适应。在四川的第二大都市中,虽然每天游走其间,却无法进入,自己始终只是一个局外人。生活象水面落叶般漂浮着。(我创建民办大学,梦想通过私立教育,拯救国家艺术教育)
2002—2003、彩信时代:当彩信成为一种时尚,手机占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的生活是更丰富还是更贫瘠了呢?握住了手机就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吗?(我从非编制教师到编制教师,再次进入国家体制,在科技大学做起艺术教师来!)
2004、渐逝的风景:从高原到都市,我经过了四年的适应期。似乎我终于能够象都市的正常人一样,每天踩着城市的节奏生活了!但是我的眼睛越来越感到模糊,看不清东西,意识也始终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这样我开始了抽象绘画的创作阶段。(我做着教研办主任的工作,现实很物欲,生活是歧路)
2005、花黄季节:现实的无奈与违心地谎言施教,每天机器般的条例教学,刻板地教学评估,格式化地论文,绝不允许什么创造力。一切都要数据化、标准化!这些所谓地大学艺术教育正象一个婊子的牌坊。这是一种彻底虚假的生活。我选择了热烈而抽象的色调来粉饰与逃避我的生活。(我做着创收办主任的工作,我疯了)
2006、与云有关的日子: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自己成长的影子,象鬼魅一样附体于每一个人。谎言并没有因为世纪的变更而又所消弱,而是多样复杂起来。在还没有获得足够解码能力的头脑中,我们的所有努力不过都是成为一块标准的螺丝!(我再次离开国家体制,来到北京)
2007、我的1976:直避现实的尴尬只是让我更加的惶恐与无奈。悬挂在天地之间,枯枝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奥运的圣火救不了他人也救不了自己!这是一个集体失忆的时代。(地域的位移与置换很难说就是新生活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