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美学十五讲》:以小见大

(2012-07-04 13:19: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术理论
             

    朱良志在《中国美学十五讲》第九讲中的论述:

    二、体验的真实

    只有一片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中国人强调当下直接的生命体验,关心的是心理的真实。苏轼在评鄢陵王的折枝画时说:“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一点红色,他怎么可以点出一片春色?就在于画家以感人的笔触,创造一个瞬间体验的生命世界。画家不是追求事物真实面貌的表现,而关心的是瞬间体验,将这一体验通过最简略的形式表现出来。

    英国研究中国绘画的著名学者苏立文说:“中国画家之所以避免一个完整的构图上的说明,主要是他们认为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一件事,我们能够描写和补充的只是一个有限的真理。所以一个画家所能做的就是解放他们的‘思念’,让这种‘思念’在宇宙无限的空间里自由地漂游,即使是他们的山水画也不是最后的叙述,它不是一个终点的目标,相反,则是一个开端。”中国艺术表现的形式是一朵浪花,而隐藏的世界永远是一个海洋,艺术家所捕捉的形式就是一个“开端”,一个“引子”。“引子”创造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艺术家生命的穿透力。“引子”引出的并非是具象世界,而是幽深的生命体验。

    三、月印万处处皆圆

    月印万川,处处皆圆,不是万千月亮都有一个月亮统领,那是就整体和部分而言,而是赋予每一个存在物以自身的意义。存在的意义不在其高度的概括性,如我们平常所说的在特殊中体现出一般,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存在的意义就在其自身。在这里没有有限和无限的区分,没有一般和特殊的总属关系,也没有全体和部分。南宗禅人世界观中,没有世界的全部,如果说全部的话,那每一个对象就是全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禅宗中没有一切,禅宗放下量论的思维,没有个别和全体,没有大小多少,哪里会有一切的总和。如果说一切的话,那么这个当下的对象,就是一切。禅宗中也没有“一”,“一”是与多相对的概念,没有多少之关系,自然也就没有“一”。没有“一”,也没有“一切”,禅宗破除量论的思想,就是要建立当下此在的真实意义。以小见大,其实是无小无大,当下圆成。
    禅宗强调,每一个存在物脱离了人的量论的束缚,恢复了生命的真实性,恢复了生命的意义。蒲花柳絮,去在青天水在瓶,庭前柏树子,都是一切。不必有所缺憾,当下就是圆满,觉悟就是全部。就注意当下直接的体验吧,一个小园,一朵浪花,就是全然的满足。王维《木兰柴》诗云:“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空灵廓落,夕阳将落未落之际,一片神秘的空灵。自在圆成,无稍欠缺。
    月印万川的思维开辟了中国美学一种独特的思想,就是美学中的“圆成实”,即此在即真实即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