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谈美室德曼之争
(2011-09-09 21:49: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 |
carol_shen:天意,看似虚无,却又贯穿着所有人的宿命,究竟是天意选择了人,还是人站对了天意的那边?
然而斗转星移,当这个孩子再出现在美室面前的时候,美室已经变了。这么多年集聚的实力,美室比起当年更是强大,几乎没有对手,对天意也没有了敬畏。
上天宫看到了美室的转变,有些担忧的提醒:“天意不会长久不变,不敬畏上天的人,天意只会离开的更快。”天明也看到了美室的自负:“不要太过自负,天意最是难测,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人身上。”
可是美室没有畏惧:“我美室利用天意,可是不畏惧上天。”她告诉德曼:“没有天意,这是最大的秘密。”
真的没有天意吗?
可是德曼,这个还有些青涩的孩子、在美室面前止不住颤抖的双手的孩子,用不那么深邃的谋略,跟美室较量起来了。真的难以想象,这个孩子会赢,太多的因素、太多的美室都无法预料的变化与结局,是宿敌啊,真的是宿敌吗?居然战胜了强大的不可一世的美室,是天意吗?是天意站在了德曼的那边?
德曼跟美室之争,与其说是谋略之争,不如说是意识流之争,对时代的定义、对新罗未来的设想、对百姓的态度、对人心的归化、对生命的珍惜与否,可以说是分开二者高下的根本。
真兴大帝告诉美室,“得人心者得天下。”美室也得到了很多的人心,“你看陛下,这都是我美室的人,是我美室的人蜂拥而至,所以,这是我美室的时代。”
美室得人心的方法,说来也简单,她告诉过德曼:“要得人心,就要威逼利诱。”美室把所有可能对她有用的人都尽量的归为已用,在一定程度上,美室也对他们不薄,她救过他们,施以恩惠,对她不利的,或办事不牢的,她也给予严厉的惩罚。
德曼却有所不同啊。
德曼,在沙漠里就曾经舍身救过那些罗马商人,在战争中拖着时烈一直到最后,为了阻止阏川杀受伤的郎徒而险些自己丧命,德曼有这样热烈的心肠,似乎是天生的,对每个生命的珍惜,是发自于她的真心。可以说,德曼真的有仁者的胸怀啊。
新罗的不可实现之梦,在美室看来,是没有吸引力的,虽然她说过如果她当了王后,可能会去实现,但是作为贵族,她不会去履行这个梦想。然而,即使美室真的做了王,她真的会为这个梦想全力以赴吗?美室真的理解三韩一统的意义吗?
在半岛的弹丸之地,一个完整的民族,却被分为三个国家,于是连年纷争,战争连连,要结束这个局面,只有三韩一统的道路,就如果秦始皇统一中国是符合天意的,新罗做的这个梦也是符合天意,符合未来的,虽然过程并不容易,但整体是符合民生的。
当然,谁都想做三韩之主,那谁能得最多的人心,谁就会被上天所选择吧。
这一点,德曼要比美室清醒。美室以她的势力为核心,对她势力以外的,她是短视而且无情的。但德曼可以心怀更多的众生,也就是因为有更大的胸怀,所以相对美室,她看到了这个时代的主题。
给百姓以土地,这是美室所难以想象的,对于她势力以外的力量,她总是尽量的削弱,而德曼扶植百姓的力量,绝不仅仅是为了扶植新的势力,对德曼来说,给予希望,给予更美好的生活,的确是她的王道,是她对生活的体验的结晶。美室只做了权势的梦,但拿权势来做什么,她没有想过,美室有点过于自负,她不喜欢失败,不喜欢为人之下,仿佛为了一口气,也要站在最高峰,但是,在最高峰又要做什么呢?她的视野真的符合了她的高度了吗?
而德曼,一开始就是做了广阔的梦,在天明死后,就决心称王的她,并不是单纯为了称王而称王的,“要把总是发生不幸的新罗彻底颠覆掉。”这才是她的梦想的开始。德曼是带着爱走上称王的道路的,开始也许只是爱天明,然后则爱上了所有善良却无法在美室的新罗获得幸福的人们。
德曼甚至可以欣赏美室,即使如此,她也知道“美室是新罗发展的毒瘤”,美室的能力没有用在民生上,恰恰相反,阻碍了民生的发展,这是德曼必须要战胜美室的原因之一,新罗,需要真正的发展,需要成为可以让更多人幸福的土地。
“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谁体谅了更多的众生,谁就站在了天意的一边。
德曼没有掠夺贵族的土地,把它分给流民,如果那样做,德曼就变成了强盗,百姓就变成了不劳而获,她让流民自己去开垦,自己去收获,通过税收来调整平衡经济,这个思路非常超前,即尊重了私产,又加强了有恒产者对大众的义务。其实那些贵族的损失只是一时,通过整体经济的强健,商业一定也会发达,贵族依然可以保持很强大的势力,如果短视的贵族只知道获取最大的现时利益,最后却使国家没办法发展,贵族的利益最终一样会受损。
只是美室也好,很多贵族也好,他们既没有德曼的高度,也没有德曼的仁心。所以,他们无意中,站到了天意的反面。
毗昙,这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最终犯下的错误,是他成为了那些短视贵族手中的棋子,即使叛乱可以让毗昙得到德曼,但却会毁了德曼的梦想,这是毗昙没有理解到的,如果他更多的理解德曼的梦想,就会体谅德曼的所为,也不会那么容易被离间了,也
许,这就是毗昙的高度不及德曼所致吧。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我始终相信,天意是存在的,上天是有选择的,心怀天下、对更多人有益的人,上天会帮助他,或许这就是“得道多助”的某一个层面的理解吧。
废除上天宫,而宏佛教,也体现了德曼注重心法的那一面,不想用恐怖来愚弄大众,那么就要让大众自律,所以,一个劝善的教,对大众的心法会有所约束,比起用伪装天意来约束百姓的美室,德曼的做法,是有着既高明又宽仁的智慧的。
所以,天意站在了德曼那一边,或者说德曼的心更接近了上天的法则,接近了孕育了勃勃生机的自然万物的天地的气息。在这个繁荣世界奔驰的每一个生命,都被自然约束着,不能肆意妄为而无视其它的生命跟万物本身,而美室,因为过分的骄傲,恰恰犯下
了这个最严重的错误,只看到自己的需要,只看到自己的欲望,只看到对自己的不公,无视其他人的梦想,无视其他人的痛苦,漠视了众生,即使曾经为新罗滴过血流过泪,即使曾经辅佐先王功高盖主,最终,依然滑落在历史的轨迹上,成为一段注定的失败。
甚至曾经被美室抛弃的儿子,也成了她失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这个冥冥中的因果,仿佛在告诫我们,不可小看任何一件事情啊,种下的因,终归会发芽。如同德曼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你”,带来了毗昙誓死追随的誓言,因为种下了不同的因,带来了完
全不一样的果。你说宿命也好,天意也好,那真是心境的不同,一切随之不同。
coffeetalk:LZ写的相当精彩阿。。。
德曼在那个时代能超越那个时代固有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束缚,站到一个足够高的位置,看到足够远的地方,用宽仁的胸怀去怀抱先祖留下的梦想是相当难能可贵之处。
在她倒下之前,正是她的巅峰之时:是王权之巅峰,亦是孤独之巅峰。这时的新罗内部曾经最大的势力毗昙·旧美室势力彻底被剪除;剩下的庾信、阏川两大势力是完全忠于王室的;外部依靠土地和税收政策得到了百姓和中小贵族对于王室统治的支持。王不再受和白会议的控制,王掌握了最高的人事任免权,王掌握了国家的暴力机器-军队,此时的新罗国家的意志与王的意志被前所未有的统一起来。。。
美室是一定有这个能力站在这个国家权力的最顶端的,问题如LZ所说当她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之后她将以什么为目标,将以什么方式行王道、德人心,这是决定她将成为什么样的君王,新罗将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的关键。。。
carol_shen:善德我看了两遍,为了做台词,这次是第三遍。
今天看到德曼跟美室说的善恶的那一场(17楼),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德曼可以善用毗昙了。
在德曼心中,不把人看的绝对化,人世间的事物往往有善恶的两面性,她的胸襟,使她可以看到人好的那一面,并把那好的一面加以善用。世人都会看到毗昙乖僻的那一面,于是有人会怕、有人会憎恶,但是德曼,却可以看到毗昙善的一面、真的一面,并加以用在合适的地方,所以德曼是毗昙的知音,也是毗昙的引路人。毗昙就像水,需要要疏导以治水。
对于庾信这样看起来很完美的人,真的就是至善了吗?我们也看到了,庾信对迦耶势力的过份执着,也会给新罗带来一丝不安定的气息,所以德曼也看到了,庾信就像太阳,热量一旦过了,也会带来问题,所以德曼对庾信也是在善用,把他的热量,留在三韩一统的舞台上,让他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不仅如此,德曼对每个人能够加以善用,是她的为王之道之一,就像治理了水跟万物一样,把人也协调起来,起到最好的作用。
看到美室怀念斯多含的那一段(12楼),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美室会爱毗昙了。美室的每个儿子,也或多或少想从她那里得到点什么,或许仰仗她的势力,或许将来想成就自己的美名与权势之梦,只有毗昙,从来没有想从她那里获取什么,相反,在真兴王的遗诏那件事情上,也是为了对美室的不忍而隐匿了本来可以在德曼面前立功的东西。(美室是知道德曼对毗昙多么重要的啊。)所以,就像当年爱斯多含也曾经想过放弃大业一样,美室也爱了这个没有所求的孩子。
还有就是庾信对德曼的早期影响是非常大的,庾信最大的特点是把他的郎徒看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样来爱惜,对迦耶亦如此,所以,德曼后来能处处把新罗跟百姓放在首位,也是部分受到庾信当年的影响的吧。
德曼之谜:楼上这话我很认同.是的,德曼说过,我要做一个大的容器,容纳各色人材,这是她的为王之道之一,也是她的自信之一,她甚至连美室的旧部都能善加利用,那个精通礼乐的美生,一直在礼部任职,薛原、宝宗等也都有职务,尽管最终这些人还是谋反了,但德曼的胸怀可见一斑。让人看到了她身上的王者气度。
暗黑王子毗昙:楼主分析的很到位。
德曼与美室对国家完全不同的理解,来源于她们完全不同的经历。
德曼成长在宫廷之外众生之中,她能更深切的理解百姓是什么。
而美室生长在宫廷之中众生之外,所以她只是理解王室的贵族的利益斗争,
对百姓无知且畏惧。
就像春秋说的,之所以以前觉得你很可怕,那是因为不了解你。
红麝香珠串:你说的很好啊受益不少呢呵呵
美室的确是了不起的政治家,阴谋家的感觉也很重
德曼呢。。当然也不能说不是阴谋家,或者她不为自己利益考虑,只是,德曼和美室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思想也会有不同人的不同就是这么来的
从这部剧本身来说,对美室阴谋家的一面塑造的深一些,慢慢升华成一个王者
这是一个过程,德曼在成长,美室也是
对于德曼,她的认知有一种唯物辩证的感觉,一个王者必须要有这种能力
美室也有不过总觉得抛开美室最后的选择来说,的确在权谋术数上,美室的辩证感觉可比德曼要高(大家拍砖轻点。。我怕疼。。)在治理国家上,德曼的辩证感觉就比美室要好
美室想让百姓沉睡,控制他们 德曼对他们像对自己的孩子
所以德曼被历史选择成了王 美室 觉醒的有些晚了(BJ大妈这么写的 我没办法。。其实我是美室党)
另外我说一点点无关的东西 我认为天意就是。。规律啊 呵呵,,,因为我喜欢历史的原因拉。。。有的时候也会想多一点点。。
跑题了么?
carol_shen:To
Charlotte菲翔
谢谢你的鼓励啊。
你的文章其实我原来就看过的,当时就觉得写的很不错,写的很完整,很细腻,而且可以看出你是个思维活跃,感情真挚的人。如果说和我写的有什么不同,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年龄的不同,经历的不同,造成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在过些许年,你再看善德,或者红楼,都会有跟今天的你不一样的感受吧。(你说你看大长今是高中,可见我比你大许多。)
你谈到了《红楼梦》,真是很巧,昨天我还在跟我老公讲到《红楼梦》,你在大学里选修红楼,那对红楼的研究要比我专业的多,不过,我也很喜欢红楼,前前后后,应该也读了近十遍了吧。
昨天也跟我老公谈到,曹雪芹之所以与众不同,原因之一,是我觉得他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心肠。我发现,他对每一个角色,哪怕小人物,哪怕猥琐的,哪怕市侩的,都有一种大爱,一种悲悯的心在里面,所以他写过的人物,哪怕只出场一两次,也都栩栩如生,也都独特而且有存在感。我感觉这是很多作者缺乏的。
而且,曹的人物塑造,不是为了写一个人物而写一个人物,他把人物的命运,综合在整个画卷中,人物的每一丝一念,既是因又互为果,一个完整的众生相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物都这么独特,每个人物都像一个寓意,每个人物都给人启发与思考。凤姐的故事,给我的启发是,聪明跟才华,真的不足以做人生的屏障。
并不是聪明美丽就会得到大家的爱跟尊敬,一个人得到尊敬跟爱,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懂得尊敬别人,爱其他人。凤姐才华盖世,但跟美室一样,都因为才华而比较自我了。自我以后,就不容易关注其他人,不容易吸取教训,不容易反思成长,那么N年以后,反而会裹足不前,这也就造成了盛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凤姐的故事,不是曹雪芹借这么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还远远没有凤姐那么优秀,那么就更应该注意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吧。
跟凤姐有对比的,一个是探春,一个是平儿,还有一个我觉得是李纨。
探春是为贾府着想的,凤姐更多考虑自己的势力,这点有点像德曼跟美室。(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没想到,被你一说,发现是那么回事。)
平儿人如其名,心放的比较平,对人也比较平,有句俗话说“一碗水端的比较平”,她在凤姐的盛威之下,不得罪凤姐且忠实于凤姐的情况下,她又对人网开一面,利用自己的职权,放人一条生路,她的厚道,使她有了后福。应该说,平儿心态摆的比较好,宅心仁厚,是个有福之人。
李纨相对凤姐的高调,是个低调的人,当然跟她所处的环境有关,但是低调的人,的确容易吸收很多有益的东西。“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底怎么理解呢?我个人理解,不是无才就有德了,而是往往无才的人比较懂得去关注周围,关注他人,这样容易吸取他人的教训,容易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二三十年以后,弄不好生活的智慧会大很多。
凤姐因为凡是太过用心,所以身体就不那么好,对人过于犀利,为自己留的福泽也就不那么多,但是凤姐不是一个没有仁心的人,她对平儿就不错,对刘姥姥开始虽然揶揄戏弄,但后来却有了几分真心,只一念,却为自己的女儿留了后福,最后巧姐就是靠平儿跟刘姥姥躲过了劫难,凤姐一生叱咤风云,却何曾料到,保全她女儿的,不是靠她平日的威严,而是靠了她一时对人的真心接济,她也许早忘了那些小事情,可是,这小事,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一谈就要谈很多,其实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也只是目前的理解。探讨一下,不一定都对。
----
希望你常来坐坐呀,随便聊聊都可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