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难事看担当,细微小处看素养
——苦藤真人
浏览好友的微博,看见青年报记者桂杰女士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地铁里,这个男生裤腿笔直,黑色,短袖白衫衣,瘦高,背一皮包。他不白,肤色光滑,脸上无青春痘。我们并肩站着,到站,一空座。他没动,我走过去坐下。“谢谢!”他听后微笑,点头。若铁头长大,也如此斯文有理,我就当知足了”。(铁头是桂杰女士的爱子)。当时,就引发了我的感慨,于是留评:“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类似的谦让,我们在地铁上去却很难看到。”
http://s14/bmiddle/4a6c7a06gc25a4b7c2edd&690
我在上海生活多年,因为是工薪族,出行基本靠公交。在地铁上见得最多的情景是,老年人手抓扶手,吃力地站着,年轻人坐在座位上,低头玩手机笔记本,或者打着盹儿,没有人肯抬头看看就站在自己身边,和自己爷爷奶奶年纪相仿的老伯伯老阿姨一眼,更别说让座了。
http://s3/bmiddle/4a6c7a06gc25a4f1bfa72&690
记得96年夏天,海军上海基地一位邵的大校,带我乘公交车去他为我联系的工作单位面试。途中上来几位乘客,后面上车的一位年轻女士没座了,他赶紧站起来让座。女士谦让着,姓邵大校说。“我是当兵的,身体好,没关系,女士优先,你坐吧”。见状,我赶紧起身让首长坐,被他拒绝了。接下来的路程,我如芒刺背,感觉时间是那么漫长,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领先让座。一位德高望重五十多岁的海军大校,是那么平易近人,这件事似乎很小,却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http://s6/bmiddle/4a6c7a06gc25a545a6b55&690
前年春季,去共青森林公园游玩,回来的路上,正值下班高峰时刻,公交车上人很多,两位手包孩子的少妇,艰难地挤上车,竟然没有一位年轻人起身让座。回来后,这件事引发了年轻人们的一场讨论。
今天,同样的小事,让见多识广的桂杰女士心生感慨,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讨伐谩骂日本的各种微博评论铺天盖地,抵制日货的呼声一浪接着一浪,不少青年甚至要求当局给枪给炮,亲自上前线,不惜用生命和献血保卫祖国领土。近来中菲的黄岩岛事件,同样如此,令无数青年热血喷张。中国男儿的豪情壮志不得不令人佩服,可就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很多人,在面对小偷扒手,面对流氓,面对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面对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们时,却视而不见或者选择沉默。
文明古国,华夏子孙,从来都以礼仪之邦自居,以爱国侠义自傲。扪心自问,现在的我们还算得上礼仪之邦么?不可否认,我们的青年是世界上最爱国的青年,我们的青年是全球最敢于奉献的青年。为报效祖国,为名族大义,抛头颅撒热血,勇于牺牲还是我们的青年。可是,为什么身边的利人利己的小事却不愿意做呢?一个个青年白领们,如举止如绅士,穿着体面,为啥就没有一点风度和素养,让个座是太难还是很丢面子?
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