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随笔矢野浩二自传<大陆俳优>文化 |
分类: 心情随想 |
前天在日本报道了我的专栏文章。
【比起中国人对日本的关心,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还不到十分之一】
作为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能经常同时得到日本和中国的消息。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
我觉得特别是看到网上的博客,比起中国人对日本的关心,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还不到十分之一。
在中国的网络上,日本和日本人的话题很多。
偶像的话题,动漫,日本的礼仪文化,体育运动(足球等),日本的政治,战争年代的话题。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没做过任何统计,也不会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不过,只有这点可以说:比起中国人对日本的关心,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就很少。
特别是就像在海外博客上写的那样,在3/11地震和核电站事故以后,日本年轻人的内向倾向就更加明显了,还有中年人也几乎都不上网了....
日本对美国有很大的兴趣,不过美国人就没有那么强烈,现实当中,美国人对中国更感兴趣。
在经济方面,现在不只是美国,连欧洲国家也都不看日本。在看中国。
然而,不知道这些现实的日本人并不算少。
在中国有很深的传统文化,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对引进外国的东西有极大的兴趣。眼睛都在放光。
我觉得今后的日本,把目光放到外面是最重要的。
不是考虑怎样才能无灾无难,人生,哪怕只有一次,也要冒冒险。特别是年轻人。
我自己,30岁才选择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开始了在中国的生活,
对自己来说,是冒了险。
只会说“你好”“谢谢”就来到中国开始了生活,现在想想,那会儿就像个傻子。
不过,通过10年的努力走到现在,也感到非常幸运。
有时候也想:“如果来中国再早点的话,比如,20出头来中国的话,也许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言会更好。不过,关于成绩,也不一定来的早就能取得好成绩,晚了就没希望,还要有机遇
也许我30岁来到中国,正好赶上好时候。
对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合适的机遇。
明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我也期待着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意识变得更强,
放开那些被灌输的固定观念和偏见,
我想从那时候开始,日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恢复活力了。《END》
现在是瞬息万变的社会。
在这个过程当中,重要的是如何客观地看待现实,然后研究。
也许有些日本人会冷笑,也许有些人会感到危机。
现在的日本电视剧也是,故事情节沉重的题材不如一些轻松简单的。
由于地震后,也许有很多人都倾向于不愿意看沉重的故事。
有个在深圳工作的日本人看到这篇文章后这样形容现在的日本,
『背に腹は代えられぬ(吃菩萨穿菩萨,灶里无柴烧菩萨)』(PS:后面的中文翻译在字典里查到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容易理解的翻译)
有了千差万别的反响。
反响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互相投接球。
以后也是,只要有新的message(球),我会继续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