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事业有成的好友微信她说非常郁闷,说因为她的工作就是在造假。
我问什么造假?
她说:数据。“某音“的流量全靠投放抖家广告曝光……“某条”现在都是算法造假太容易了,他们的平台都是机器自动学习“某浪”的流量真不造假基数太大造假太费劲这公号流量全造假……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安排怎么样造看起来合理的假数据,我不造假竞品全在造假,天天被客户diss造假。真是心理障碍。
现在这新媒体没法干光干流量造假了不断刷新我的底线。现在流行讲数据,官员用数据表述业绩,专家用数据分析问题,商家用数据推销商品…
数据成了这个时代得虫儿,大数据时代用这么多便利和效率让我们获得这么多这么多的利益甚和财富。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数据中迷失并被吞没。目前最大的生意就是制造数据,就等于制造财富。
现在投资电影,投资人选题材、选编剧、选导演,流行做法事查看数据,看三年内卖座影片排行名单,选演员更要看流量。特别是高发行业务出什么制片人,几乎管用公式;某排位全国票房前三的编剧+全国排位前几的导演+流量明星+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大卖影片。任何内容的作品,只要达到这几个标准包赚不赔。
一部影片的营销,发行公司只看流量不看内容。电影院经理更是如此,什么好看不好看,只要这几个条件达标就给排片。当然,只要票房数据不理想,立刻拉下。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假象里…用数据表达一切,证明一切,说服一切一切都用数据来表达?不能量化的就没有价值可言。
我们在运用数据的同时也成为数据,我们不是人,而是数据。
两口子的感情也用投入多少的数据来衡量;你爱我多少和我爱你多少……朋友说;你想没想过,知道数据造假吗?比如,你看到很多平台上所谓实时更新的数据,第一波之后开始一小时更新一次,然后两小时更新,然后……造假机会来了……靠,我很晕。
这世界忽然变得如此荒唐,感觉到自己已经被时代抛弃,感觉一切的爱与不爱、一切的理想与信仰、一切的真理与信念都要用数字来表达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我想这些,听着车里的收音机播放某电影广告:……三个几十亿大咖明星+票房几十亿大咖导演的影片,有望创下百亿票房记录……心想;这辈子我经历了文革和那么多社会磨难,最大的庆幸将是逃脱了这个“你流了几滴眼泪,比我少几滴……”的时代……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将变成数据,变成魔鬼,变成谁也不认识的一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