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货篇)《暗恋桃花源》 两小时,年华老去

(2006-11-19 14:10:32)
分类: 杂货篇
(杂货篇)《暗恋桃花源》 <wbr>两小时,年华老去
 
(江滨柳:之凡,我写了好几年的信给你……好多好多信……这里头有很多我们的理想,很多的想法……我要当面交给你。)
 
(杂货篇)《暗恋桃花源》 <wbr>两小时,年华老去
 
(江滨柳:之凡……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云之凡:我写了好多信到上海去……好多信……后来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
(记得看彩排时,袁泉不是按剧本这么说的,她说:再等……就来不及了。其实,两个版本我都喜欢。)
 
11月18号,用台普说就是:一个“蛮”好记的日子。在这一天,还在坐月子的我,实在禁不住诱惑,跑去看了一场话剧,名字叫《暗恋桃花源》。
 
是彩排场,可是人还是多得快坐满了首都剧场一层的椅子。主演是袁泉,黄磊,何jiong和谢娜。真巧,这几个人我都挺喜欢,尤其是袁泉和谢娜。《暗恋桃花源》把两个剧本揉在一起,“暗恋”是悲剧,“桃花源”是喜剧,两出戏独立成章却也交织缠绕。袁泉黄磊演“暗恋”;何jiong谢娜演“桃花源”。戏开始前,导演赖声川对剧场里所有人说:看的时候,别吝啬你的眼泪和笑声。
 
一出悲喜交加的大戏。
 
——这个话剧,我已经等了十年。十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弹指挥间。可是却足够一个人从少年走向弱冠,从青年变成中年。
 
十年前,1996年。一个高中小女生变成了大一新生。学校组织了一系列迎新节目,那个时候系里有个剧团,叫“唳天剧社”,排了一出话剧叫《新桃花源记》,把陶渊明的寓言大改,其改动的创意之新鲜让我瞠目。这话剧当时对我的震撼根本无法言表,从来没受过这种新鲜洗礼的我,在眼花缭乱的大学生活伊始,从此对话剧一见钟情,进而刻骨铭心。还记得,那个戏的导演叫王小凡,当年是中戏导演戏的研究生;还记得大四一个学姐演春花,那叫一个媚呀——眼神周转之间,皆是风情。多年以后在一个大型饭局再见这个学姐,居然都是做媒体的同行。我讶异着跑上去相认:你是某某吗?你是某某某大学毕业的吗?
 
她讶异点头:你怎么知道啊。
因为我当年入学时看过你演的春花。
 
你看,人和人的缘分就这么奇妙。尽管当时的她根本不记得当年的我——在大学里,我们本就从没相识过,只是一个角色让我记住这戏,记住她。我们之间的关系,只因一出戏而被联系。
 
其实说起来,有多少人也是如此啊。在北京,喜欢话剧的人,我想应该都知道袁鸿吧——不然你的喜欢也真是不够格。当年因为一出经典的《茶馆》,他走上为戏剧抛青春洒热血之路,苦过难过挣扎过,可从不言悔:他舍弃的和他得到的,在很多人眼里未必成正比,可是在懂他的人眼里,袁鸿值得敬重。问过他为什么做戏剧把自己搞这么轴:坊间最著名的死硬派,不给朋友和关系赠票,却可以对学生大开超低票价的方便之门。
 
他说:很多人如果在学生时代看过一部好戏,这种喜爱就能持续一辈子。
 
谁说不是呢,至少我就是。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其实,人生和戏并不能划等号,我们的人生不可重排,戏可以。
 
罗嗦这么多,说起《新桃花源记》,说起从指缝里滑过的青春,说起星星点点的人和事,其实,只是想说,世界上很多事情早已注定:《新桃花源记》其实就是今天这部《暗恋桃花源》的“桃花源”部分,十年前,我们已经认识——可当时,我并不知道。
 
当年对我震撼巨大的《新桃花源记》,让我对那个导演王小凡崇拜有加,在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说:可真有才啊。毕业之后,偶然之间看了一个电影叫《暗恋桃花源》,1992年拍的,才惊觉当年看过的话剧竟然是“拿来主义”的作品:真正有才华的不是王小凡,而是一个台湾人,叫赖声川。然后又知道,赖声川在台湾戏剧界的影响,然后再知道,这《暗恋桃花源》在整个华人戏剧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便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才有机会看这戏公演……2005年底,我终于见到他本人。
 
从听到他开口说话的那一刻起,我便一厢情愿地把他看作一个学者,而不仅仅是个导演。幽默,亲和,温厚,丰富。我甚至爱他不疾不徐的语速,感性也理性。饭桌上他和妻子争论1986年第一版《暗恋桃花源》排练的某个细节——当年的“暗恋”部分的女主角云之凡的扮演者就是他的妻子丁乃竺。两个人各有个的版本,说到最后,丁乃竺按住赖声川的手,微笑说:Stan, 你相信我,这个细节对我真的很重要,我不会记错。赖声川于是罢了争执,笑笑着看妻子,呵呵说好。他和她之间的那份浸润多年的容纳和默契,看得人嫉妒。
 
后来对朋友说,真的很想嫁一个这样的男人啊——题外话,呵呵。
 
2006年底,这戏终于漂洋过海地来了。我十年的等待,换作两小时二十分钟的浓缩。走出剧场时,眼角是湿的。那眼泪其实为自己而流:在北京初冬的某个下午,我遇见未来的自己,在这部戏里。
 
我为那未知却已定的未来而哭泣,并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遇到知己。
 
(杂货篇)《暗恋桃花源》 <wbr>两小时,年华老去
 
(杂货篇)《暗恋桃花源》 <wbr>两小时,年华老去
 
(春花和袁老板。我喜欢他们的扮相,多贴一张,呵呵。)
 
(杂货篇)《暗恋桃花源》 <wbr>两小时,年华老去
 
(老陶误入桃花源,有白衣女子吹笛子,仙乐飘飘处处闻,一时间,恍如隔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