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休闲 |
看了两场中国队的比赛,气愤之极,难以言表。
中国篮球意识僵化体现在方方面面。CBA联赛的不对抗比赛状况维持了10年没有改变,升降制产生后有取消,电视转播时裁判的手势占了很多画面,还停留在篮球说教年代,等等。
王孜孜情结上的固化。人们还停留在6、7年前的对王孜孜给国人带来振奋的情感中,在姚明NBA如日中天之时,还有王蜜时不时姚黑一把,部分球迷和媒体犯了刻舟求剑的严重错误。
“明郅组合”是中国篮球意识被固化的体现。扬“明郅组合”、抑“明联组合”,从一些篮协官员到普通球迷百姓,固化的意识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
2、
3、
4、
中国媒体频繁提到的“黄金一代”,不能不说也是中国篮球意识固化的体现。试问所谓“黄金一代”其成色在哪里?在时空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里都找不到答案。这在精神上不是对80后一代的打击吗?
可笑的是,上上下下对“明郅组合”的在世锦赛上的憧憬,仅仅因为伤病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明郅组合”首次在斯杯上的草草亮相后,第二天各大媒体又抛出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声。
中国篮球意识固化还体现在斯杯比赛期间,每一次采访国外球员都要问的三句话,“对来到中国感觉怎么样?”、“姚明怎么样?”、“对中国队哪个年轻队员的印象怎么样?”。
中国篮球意识固化还体现在篮球高层缺乏对篮球体制革新的勇气和球员出国打球的开放思想。当老尤提出“九问”后,还有为数众多的篮球“资深人士”的反九问。
从陈江华搭上日本班机的事件看。篮协还是坚持保守,尽管陈的基本功还有待磨练,但现在不趁此良机学习学习,08奥运来临之时,还能靠谁能传好球。
“明郅组合”被炒的沸扬之时、美国部分媒体和专栏恭维中国内线之际,我们的篮协和一些爱篮球、爱祖国人士开始掩耳盗铃式的意淫了。。。。。。
“明郅组合”,讲得严重一点是对姚明的不尊敬,是让王孜孜很尴尬的事情,同时,对易建联显得有点不公平。
现如今,可以看得出,王孜孜的功利意识太重,今次愿意低头回国,不能不怀疑是一种交易,篮协肯放下面子,是想用王打球,攫取高层的政绩,而王不会不想通过世锦赛重返NBA。
在NBA王孜孜的机会有很多,从尼尔森父子到邓利维,再到范甘迪,哪个教练没有给他机会,防守怎么练都就是提高不了,打球没有血性,到内线闭着眼睛抢蓝板,不犯规才怪,当替补又急于表现,等到上场一有球就投。在NBA5年时间里,几乎每个队友都说他防守不行,这不能不是个人问题。
反观易建联,能很谦虚地将自己定位于一个角色球员,从篮板和防守做起,不能不说是其个人篮球意识上的进步。
就事论是,讲到组合方面,“姚易组合”显然比“明郅组合”合理,易的运动能力、防守、篮板要强于王,在退守方面、防三分方面、二次篮板方面都能为姚明分解压力,而王在进攻端,会让本来传球就做得不好的后场更是模糊不清,同时,在内线的球权分配上又有重复之嫌,王的三分也是需要调整时间的,这样又与后场有重叠之感。与其让王孜孜“里外不是人”还不如让他好好的充当姚和易的替补。
如果面临必须要拿下的波多离歌,还让王孜孜首发,相信那是中国教练组内部某些人为王出头而已。
面对“明郅组合”和“姚易组合”优劣选择,我相信如果是欧美教练,百分百地会选择“姚易组合”,而中国教练百分八十会选择“明郅组合”。这就不能不说中国篮球的意识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