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旅程中我没有答案,只有经历!《影子大地》观感

标签:
影子大地shadowlands纳尼亚传奇作者c.s.lewisjoygresham爱情情感 |
分类: 看过的事情 |
在这里,上帝是魔法师,而Lewis,是领受魔法的孩子。
我一直困惑影片为何要用”shadowlands”命名,在影片里它是被嵌在Lewis念出的一段诗当中的,我明知其中自有深意,却还是懵懂难解。直到看完后借助google,才终于明白它实际是个隐喻:理性的知识,不过是真实经历的shadow
of land。唯有经历真实的体验,理性的知识才被注入生命活力,很多难以言说的感觉也不再是水中望月雾里观花般的模糊不清。”The
shadow of
Land”的典故是出自他的著名童话”纳尼亚传奇:最后之战”,灵感则来自圣经歌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了,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Unattainability.
The most intense joy lies not in the having but in the
desiring.
虽然我不认同“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这样的理论,但这好歹在相当程度上也合理解释了现实中很多人对求之不得的怀念和“白玫瑰、红玫瑰”的遗憾。另一方面我很赞同他的关于desire增加了快乐的强度和浓度之论点,毫无疑问的,desire是也应该是爱的核心元素之一。
Pain is a tool; pain is god’s megaphone to rouse a deaf world.
Pain makes you perfect.
我不知道痛苦是不是上帝用来振聋发聩的扩音器,不过,痛苦的确发人深省,助人成长。深切的苦痛若没有能击垮我们,则必然会引领我们穿越迷思走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One has to say things (I love you), the moment passes, and then
you’re alone again.
人生在世,从来都是时不我待的。在能够爱时,在能够对所爱之人大声言爱时,一定不要被犹豫、羞涩、顾虑、骄傲羁绊,坚定勇敢得说出你的心声;否则,当你再度孤独时,悔之既晚,而憾恨必定会日日夜夜啃噬你的心。
We read to know we’re not alone. We love to know we’re not
alone.
为什么读书?为什么相爱?因为孤独;因为残缺;因为要追求归属感认同感。一个人,再怎么遗世独立,也需要知高山流水的子期。
Why love if losing hurts so much?
Then, what’s you choice? Safety or suffering?
The pain then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now. The pain now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then.
痛苦和幸福,是两生花。彼时的痛苦是今日之快乐的构成;因为要失去,因为怕失去,我们才会更珍惜当下的幸福快乐,分秒必争。今日之苦痛则源自昔日之快乐;没有强烈对比,又怎知自己曾抵达过天堂?也正因为有了对昔日喜悦的认知,今日之苦痛才变得如此无法忍受。唯有经历了爱之重,才深知失去之轻。
俗语云:no pain, no gain.
给我选,我也不会再回到爱你之前淡寡无味的平静快乐。今日之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是爱的代价,是我甘愿为曾经深爱过付出的代价。
电影最后的独白是:
如果失去是会伤的那么深,那为何还要爱?
在我所经历过的生命里我找不到答案。
在这一世我被给予过两个选择,一个是做一个男孩,一个是做一个男人。
男孩选择的是安全,男人选择的是承受。
现在的痛苦其实是幸福的一部分,这就是命运。
Why love, if losing hurts so much?
I have no answers any more,
only the life I've lived.
Twice in that life I've been given the choice,
as a boy, and as a man. The boy chose safety.
The man chooses suffering.
The pain, now,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then.That's the
deal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渗入#########################################
真实生活中的Lewis
Lewis1898年11月29日出生于北爱尔兰,父亲是律师,母亲为教会牧师的女儿。据说,他在两岁时就可以开口说话,在幼童时即显示其卓越的才智。他在牛津大学受教,后曾在部队服役,并被授以中尉军衔。部队退役后,又回到牛津大学求学,并留校任教,担任牛津大学教授。在他的学术生涯中,集三种职业为一身,他即是一位杰出的文学作家,写出以《纳尼亚传奇》为代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Lewis也是一家哲学论坛的主持人,在哲学界有着自己的发言席和发言地位;另外,如前所述,他更是一位杰出的基督教神学家,是教会信仰二十世纪的护教士。
不过,Lewis的信仰历程曲折,颇具传奇色彩。在他8岁时,母亲患病,Lewis开始不断为母亲祷告,但是2个月后母亲最终亡故,自此,Lewis开始对上帝存疑——这点,在影片中也有提及。但是在他16岁时为了取悦父亲,Lewis还是走进教会,接受坚信礼开始领取圣餐。到了他的青年时期,他变成一个不可知论者,“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神话,是人自己的发明”。直至他在牛津大学任教时,他受两位基督徒同事柯格希尔教授和托尔金教授的影响,最终在31岁时,才悔改归主。据一些资料可以了解Lewis归主的心路历程,他自称自己是“整个英国里最令人沮丧和最不愿意的一个归信”,甚至是
“史上最反基、最不情愿信主的人”。
在Lewis信主后,他即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和著作中为主“辨明福音”,《影子大地》中,常常可见Lewis在和他的学生谈及信仰谈及“爱”的情节,他的诸多回应人们对于基督信仰的问诘的著作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影片中,他更是常常要到教会中对会众讲道,而他讲道的主题是“苦难是神化妆的祝福”、“苦难是神让我们长大”。我们看到Lewis的宣讲是成功的,他的这种“神义论”常常可以成功说服听他讲道的会众,以至于在影片中,当Lewis讲道结束后,深受感动的会众会打断Lewis和乔伊的会面。另外,在影片中多处的回荡在牛津大学的教会圣诗献唱的画面中也显得更是贴切,让人可以和电影中的主人公Lewis一起随时进入这敬虔的所在。
Lewis对苦难的宣讲虽然是成功的,但是魔法师终于要书写他的传奇了,而传奇的着笔即是Lewis所乐于宣讲的“苦难”。一直持守单身的Lewis和美国笔友犹太裔女诗人乔伊在牛津谋面,乔伊典型的美国作风让Lewis这位身体内流淌着盎格鲁撒克逊高贵的蓝色血液的英国绅士刮目相看。随着交往的深入,Lewis对乔伊也越来越有好感。1956年,时年58岁的Lewis“技术性”地和离异后的乔伊结婚,以便帮助这位美国女诗人乔伊和她的儿子更加方便的居住在英国,而此时的乔伊年40岁。
有情人已成眷属,新郎新妇成为一体,但是魔法师的传奇并没有到此为止。两人“伪结婚”后不久,乔伊即被发现身患绝症,行将就木,已经时日无多。在乔伊的病榻之侧,Lewis才真正体会他曾经对自己的学士所宣讲的“爱”,因而在病榻上由牧师证婚,两人在上帝面前立此婚姻之约,Lewis和乔伊正式结婚。婚后,Lewis虔诚的为自己的妻子向主祷告,祈求主怜悯医治,但是乔伊还是在1963年12月22日因病不治而终。影片中,Lewis在他的牛津大学同事面前情难自禁,失声责问——当有人试图安稳这位伤痛的老者,告诉他“神仍然在爱着我们”时,Lewis却在哭诉“若是失去要如此痛苦,为何要爱”,他在质问“这苦难到底是为了什么?!”
影片的最后,Lewis和乔伊的儿子漫步在英伦的绿地。这位当代文学大师、哲学家、学者、基督教护教大师,是否已经领会自己的宣讲:“苦难是神化妆的祝福”、“苦难是神让我们长大”。当年,他与诗人乔伊第一次谋面时,两人谈起Lewis的畅销著作《纳尼亚传奇》,乔伊曾戏言问Lewis“是做魔法师,还是做领受魔法的孩子?”时间虽然无法定格,上帝的恩典仍然同在!这位擅长撰写传奇故事给别人看的文学大师,却在用他自己的这段温情凄美的爱情故事,成为他人生传奇。而对于他对上帝的信仰,他用自己的受苦作出诠释,“痛苦是快乐的一部分”,正如在电影最后的镜头中,Lewis所说的:“我没有答案,只有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