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北京展览信息环铁艺术城师荒木经摄影色情人体日本东京故事琴山画廊 |
时间: 2007-09-22~10-31
开幕: 2007-09-22 19:00
地点: 琴山画廊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1940年出生于东京的荒木经惟,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写真与电影专业后,便开始从事专业广告写真职业。受幼时红灯区生活经历影响,他的作品人物以风尘女子为主,常被评论界认为带有变态倾向。他生平极度热衷于写真,视摄影为每日必完成功课,生平共推出300多册写真集,对性的想象的形象无丝毫避讳之意,反而直接大胆将人体体现在写真之中。总体而言,作品穿梭于艺术与淫秽之间,致力于单纯对性的想象的影像的体现及最大限度对人类无意识性欲的呈现。
作品充满浓郁的城市夜景韵味,潮湿的色情味,豪华招牌灯光散发出野蛮、带有粗暴虐性的色欲、被无情蹂躏的女人、眼泪以及绝望等。作者认为它们表现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但并非真实。本次画展将重点展现经惟代表作,体现性爱的写真及60年代期至2000年的“色情花”系列作品,试图借助花的美丽的形象,体现女性本能感官与生命力及作者对死亡与人生的观念。
通过本次画展,我们将重温被人们遗忘的荒木经惟的影像记忆,并重新体验隐藏在人类无意识世界的本能的多样性。
荒木经惟及其作品:
http://lh6.google.com/goer.info/Ru_YnEoKjvI/AAAAAAAAAx0/jxJqWzotXaM/s800/photo.jpg |
荒木经惟1940年出生于东京平民区一个小手工业主的家庭,他从小学时代开始就喜欢上了摄影。1963年,荒木经惟从国立千叶大学工学系摄影专业毕业,进入日本著名的电通广告公司任摄影师。他自1964年获得日本摄影界的殊荣——第一届“太阳奖”。1999年成为太阳奖的评委会主席,三十多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系列作品,出版了200册以上的专题摄影集。他大胆地向常识和禁忌提出挑战,生动展示了现代日本人与社会的深层意识。
荒木经惟的作品几乎没有用一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的例子,大量的连续图像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现代东京的市俗风情画卷。读者可以从众多没有互相联系意义的画面中看到他完整把握繁杂的都市生命力的成熟的视线。作为一名摄影家,他的实践已经超越了摄影的界限而成为一种社会存在,从而引起日本乃至国际当代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荒木经惟当年在电通公司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青木阳子,阳子女士不仅是荒木经惟最亲密的伴侣,而且在他的艺术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既是他艺术最杰出的模特儿,又是他作品最初的批评者。1971年,荒木经惟在与阳子赴京都、长崎等地新婚旅行期间,拍下了他们的旅行生活及沿途所见,从中挑选出
108幅编辑成《感伤的旅程》。
画面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对所到之处的自然与人文观景的记述,另一类则主要是阳子的各种日常形象,包括极具个人性的裸体乃至私生活的记录。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后来荒木经惟作品题材的全部内容:
旅行、风景、女人和性以及死与再生的主题。而其中编号为80的照片则可以视为这组作品的灵魂:
阳子侧卧于漂游的小木舟之上,周围除了碧波荡漾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景物。画面简洁而传情,不仅具有美好的视觉感染力,同时还被荒木经惟赋予了揭示生与死这一人生永恒命题的意义。
《感伤的旅程》不仅是荒木经惟个人艺术的高峰,同时还具有摄影史上的意义。六七十年代之交,正是日本摄影界对传统摄影观念及摄影手法本身进行反思和重构的时代,对“个人性”的表现成为当时的一个热点。而《感伤的旅程》则以大胆的手法将这一观念推向了极至,使日本的现代摄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东京在近代以来曾发生过三次城市面貌的大改变,前两次分别是20年代的关东大地震和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大空袭。但是,真正彻底改变东京面貌的则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迅速消失的旧城区和接踵而起的新楼群使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故乡丧失感,关于东京的系列作品《东京之秋》由此而充溢着一股“别离”的气氛。
《东京故事》是荒木先生在80年代末的又一杰作。一个很有意味的特点是,画面顺序从冬景开始,依次向春、夏、秋排列,在他的作品中,秋天既寓意着失去和死亡,又象征着收获和希望。在作品的最后部分,他连续采用了阴空下的枯树以及葬礼等画面,而最后一幅意味深长的图片则是一位背影酷似昭和天皇的老人弯腰坐在深秋的夕阳下,而当时正值昭和天皇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从表面上看,荒木经惟把东京与残秋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东京故事》宛如荒木经惟为自己深爱的这座城市编织的一首挽歌。但是,从整体上看,作品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如此灰暗,许多充满生机的画面尤如透射出的几束暖光。尤其是他恰到好处地使用的几幅女性裸体照片,被他喻作“东京的化身”,“我以此把东京比喻为一个不断创造新生命的母体。”
以上文字来自【戨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