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德华多为什么失去了80亿美元

(2012-03-23 17:30:15)
标签:

社交网络

facebook

脸谱

马克.扎克伯格

分类: 投资理念
电影《社交网络》是以当代最年轻的全球首富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经历改编的,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影片中吸引人讨论最多的是Facebook创始人之一的爱德华多.萨维林股权被稀释问题,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当年马克.扎克伯格有了创办Facebook的想法后,是舍友爱德华多一直在资金上对其支持的。这是所有创业初期的特点,就是最初的投资者往往是创业者的朋友或者家人,他们的投资更多的是出于对创业者的感情和信任,而不是对未来有多高的期望值。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结尾中爱德华多遗憾的对马克说“我是你唯一的朋友”。
应该说,创业初期的投资不算风险投资,说天使投资也算不上,因为毫无正规程序,基本上就是创业者说个想法,投资者觉得不错就给钱了,什么手续都没有,一切是口头约定,完全不正规,这里有很多赌博的成分,因为血本无归的概率非常高,后续的纠纷也会很多。
但后来的投资者,特别是与创业者没有任何生活交集的投资者,则完全出于商业利益,此时可算是真正的风险投资。既然感情成分没有了,投资者也就理性的多,对创业者的要求也苛刻的多。
当公司初具规模并且具备稳定的盈利模式后,此时的股权投资者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为PE投资者。此时条件更苛刻,当然期望值也更高,多数是为了上市的目的。
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和烦恼。
在创业初期,由于没有盈利来源,创业者处于最艰难的阶段,此时最缺的是现金,这时出资人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终止投资,最常见的原因是
1、合伙人之间容易出现较大的分歧
2、家人或者朋友的问题
3、自我资金链紧张,也包括不看好公司前景。
当对合伙人对公司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用人策略上严重不一致时,出资者在无力说服创业者的情况下,往往最容易采用强迫的手段让对方接受,就是凭借资金优势对创业者施加压力或者影响,严重时甚至切断现金供给----这就是电影中爱德华多对马克冻结资金账户的一幕。
这种做法构成的打击是两方面的,一个是对公司构成毁灭性的打击,一个是对感情的毁灭性打击。本来很好的哥们变成对手,彼此的感情和信任由此而去。这也为后来的爱德华多股权被稀释埋下伏笔。
在此资金严重短缺的时候,肖恩引入了50万元天使投资,并让爱德华多签了四分协议。其实如果没有此时肖恩的引入资金,就不会有facebook了,也就不会有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首富了。由此可见:
1、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大的考验并不是投资的风险,而是眼光和心里素质。有眼光没心胸,难成大事,有心胸没眼光,则是赔本赚吆喝。
2、好的朋友并不是好的合作伙伴,因为感情好不代表理念一致。如果因为严重分歧导致一方用钱去压对方,结果可能是双输的。或者要么公司倒闭,要么朋友断交。
这和夫妻颇有相似之处,长久的夫妻未必是感觉极好的。感情好的也有离婚的,关键在于理念,观念不同。
 
关于爱德华多的股权问题主要是从影片的1小时38分左右开始。在引入50万的投资时候有个细节,一共是四分协议,分别为两份股权收购协议,头两份是股份收购协议(stock purchase agreement),可以购买重组后Facebook的股份;第三份是交换协议(exchange agreement),可以用旧股份换新股份;最后一份是股东投票协议(voter holding agreement)。

投资人说爱德华多占34.4%股权,马克占51%,达斯汀.莫斯克维茨占6.81%,肖恩.帕克占6.47%,彼得.提尔占7% 。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其他人都是缩小了占股比例,只有爱德华多增加了,从30%增加到了34.4%,投资人在解释为什么增加了4.4%的时候,爱德华多自以为是的做了解释----“Cause you  may need to dilute it to award  shares to new investors (因为稀释后的股票可以用来吸引新的投资者)”。

这就是造成日后新投资者进来后他的股本缩小到0.03%的关键,爱德华多想当然的理解为是多出来的那4.4%是为了吸引新投资人的,而不知道是自己的34.4%都可以被稀释。(这多么想去年某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对客户说毫无风险,其实合同里却没有说保本,结果最后亏的很惨)。投资人(也可以说是马克和肖恩)在这里设了一个圈套,让爱德华多以为利用他财务总监的身份来安排以后的融资,所以才多给了他4.4%的股份,而在股权协议中的表述对象却是他的持股总数。

 

在当时的环境下,爱德华多很容易签字的,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很容易签字的,为什么?原因在于:

 

1、一个人看到金子时往往失去动脑子的能力。

爱德华多觉得自己名下的股份多了,以为占了更多的比例和主动权。特别是相对于其他所有人比例都在缩小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很乐意接受这种情况的。虽然心里深处隐隐觉得不妥,因为有核心技术整天拼命干活的主创人股权都缩小了,他这个一点力没出的人却股权增大了。大多数人此时是不会认真想这个问题的,以为捡个便宜,乐于装糊涂。殊不知,那是对自己的欺骗。

 

2、感情影响他正常思考

他刚刚和女朋友吵完架,他的女友属于是有些神经质的人,整天怀疑他有别的女人,不时对他大吵大闹,当时的他还处于吵架后的情绪波动期,没有完全从亢奋的争吵中恢复过来。(可见,有一个情绪稳定的伴侣多么重要)。

3、良心的谴责

他刚刚做出了不义之举,就是切断了公司的现金流,差点让公司破产。现在有这个好事,更多的是感激和兴奋,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他是不会仔细的想合同中的隐匿条款的。他甚至连看都没有看。

 

4、压力解脱时放松警惕

找融资本来也是财务总监的职责,但他一直没找到投资,压力十分巨大。而现在新资金来了,而且金额超出他预料之外,他也希望早点促成此事,何况还是落在自己名下的股权变多的情况下。

 

正是上述四点让爱德华多看都没有看一眼合同就签了字-----那个把自己卖掉的契约。所以,即便是日后他在引入2300万新投资时拒绝签字,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股权命运了,因为他早就同意了稀释自己的股权。

 

有人说,马克太无情,其实当初爱德华多切断现金流的时候对马克也是很无情的,这也算是他的眼光和心里素质不够的一种结果。

所以,投资者表面上投出去的是钱,实质上投出去的是自己的眼光和心态,因为以后回报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他当初投了多少,而是取决于投资过程中他的态度和选择。

 

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

出生于美国纽约,是一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软件设计师慈善家,同时也是知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首席执行官主席。Facebook是一间由他和他的哈佛大学同学达斯汀·莫斯科维兹爱德华多·萨维林克里斯·休斯于2004年共同创立的私人公司[5][6]2010年12月,扎克伯格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年度风云人物”。[7]。截止到2011年,他的个人资产估计为135亿美元。

 

假如爱德华多当初的股权没有被稀释的话,他的股权比例按照2011年的市值,大约是80亿美元。而按照0.03%的比例,加上日后马克破财免灾给他的补偿,他不过几亿美元。

有人说是马克和肖恩的阴谋让爱德华多没能等上年轻富豪的福布斯榜,其实应该说,他的心胸和眼光让他注定要失去这个机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